《经济》月刊:中国城市争抢设立石油交易所

2010-08-26 15:32:53    来源:中国能源网

  91年1月17日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时,原油价格每桶大幅下跌了10.56美元。据传中国一石油公司因预测油价将在战争中大幅上扬,而在境外原油期货市场上做了200多万吨的多头,结果损失惨重。这次惨败让中国的石油公司可能记恨很长时间。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国际原油价格发生大幅振荡中,中国几大石油公司经历了巨大的考验。但是1991年的那一幕没有重演。

  战绩不俗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油价像上次一样再次下挫,不过幅度远不及前者。美英对伊拉克开战后,欧佩克单日油价曾在3月21日下滑到每桶24.81美元,后由于战事进展不顺,欧佩克油价3月28日涨到每桶27.33美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油价随战事进展时涨时跌。4月7日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为每桶24.91美元,比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5.38美元少0.47美元。
  “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石油期货,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不过在这次石油价格波动中中化确实是取得了一些战果。”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副总经理赵晓春是负责公司的原油期货交易。他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说,因为汲取了上次海湾战争时的经验和教训,中化国际石油公司旗下的伦敦石油公司在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上收获很大。
  中化国际石油公司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为中化石油中心的龙头企业。2001年,中化石油中心进口原油、成品油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3,出口原油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
  赵晓春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已越来越成熟,在经验和技术上与过去相比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进一步强化了防范措施和风险管理。
  不过,他强调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只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要对实货进行保值。

  垄断的石油贸易
  在1995年以前,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就曾进行过石油期货交易,但后来因故停止。赵晓春介绍,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从1978年就开始做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了。
  除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外,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贸易总公司、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也拥有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特权。它们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大型石油贸易公司各自按国家分配的计划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出口,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因此经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现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