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大动作:“新企业集团”进入孵化期

2010-08-26 15:32:5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近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公开表示,国资委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具体数字30-50家。那么,国资委为何要设立这样一个目标?30-50家大企业集团从何而来?是从196家中央企业整合产生,还是有多种渠道来源?是专属国资企业,还是各种所有制企业均有可能入围?围绕大企业集团,人们有许多疑问。

  国资向优势企业集中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职责和义务。国资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企业间的兼并、联合、重组,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李荣融对《条例》的这番解读,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是国资委职能的重要体现。

  众所周知,我国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其资产质量及经营性资产的盈利能力并不令人乐观。国有经济分布过宽,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目前608个行业中,604个行业都有国资,而且分布在近20万个企业中,十分分散。为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党的十六大也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公布,将使存量国有资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调整提速。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保民认为,“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大量的国有资本干什么?往这几个领域走。” 国有资产将逐步转向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在“进”中加快发展,使优势企业增强实力。

  原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认为,退出的积极意义就是在于要有效集中,更有效地发挥国有资本的积极作用。未来国有资产可能要实现两大集中:第一就是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而不是撒胡椒面,所有领域都要插一手;第二是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大集团和大企业集中,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大企业将从中获得发展的契机。有专家表示,对国有企业而言,非常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个数太多,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国资委应该具有战略投资职能,从而实现对大企业发展的引导,并通过战略手段,保持对重要领域的控制,为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战略环境。

  对于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我国早就开始了探索。1987年12月,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提出了《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企业集团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1995年,起草了《企业集团的组建与管理办法》,形成了大力促进大公司大集团发展的战略思路。2001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指导意见。由于体制障碍一直存在,所有者虚置,“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建立起来,企业集团试点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随着国资改革的深入,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也将迅速迈向新阶段。

  打造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李荣融特别强调,30-50家大企业集团必须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这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大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加入WTO,意味着受计划经济影响深刻的中国企业,将与那些实力强劲的全球知名跨国公司争食利润。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正与日俱增,而真正能够参与竞争的大企业却寥寥无几。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大企业的发展,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曾就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进行过分析,充分揭示出中国的所谓大企业与国际大企业之间的差距:

  一是中国企业500强规模普遍偏小。从资产角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的平均资产规模是5?206?339万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的9?732?901万美元的 6.46%。

  二是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极为明显。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9.3万美元,人均利润额为0.64万美元。而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1.41万元,人均利润额为1.57万元,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的12.95%和29.62%,二者的差距极为显著。另外,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资产为133.91万元,只有世界企业500强人均资产(1?017.74万美元)的1.57%。

  三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中集、万向、海尔等一大批走向国际化的大企业。尽管如此,我国大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比较低,仅处于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做大做强的要求。就绝大多数中国大企业而言,在组织结构上还不具有“跨国公司”的特点,在经营战略上也没有真正实现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在经营行为和经营机制上没有真正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十分微薄,动用国际市场资源的能力还相当低下。”国资委研究中心国际经济部部长李明星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全球经营资源的跨国经营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跨国经营能力不仅体现在国际贸易、吸引外资等方面,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对外投资能力上。中国无论是跟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还是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比,对外投资绝对规模、对外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均处较低水平(仅为千分之一),显示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薄弱。

  他还指出,与世界级的大公司相比,我国企业一个突出的缺陷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处于模仿阶段,不能自主地开发出引导市场需求、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比如研发能力,跨国公司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而国内一般企业只是技术标准接受者。受益程度上,跨国公司很显然获取的是科技暴利,而国内企业只能领取微薄的“加工费”。在经营结构上,跨国公司是“哑铃型”(研发和营销这两头特别重,而生产环节细小),国内企业的经营结构恰恰相反,是“橄榄型”(生产制造环节特别大,研发和营销这两头特别小),而巨大的利润空间正集中在研发和营销这两块。

  从国际上看,各国政府都把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作为战略重点,创造一切条件,支持企业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对于跨国公司给予优惠的税收鼓励政策,使跨国公司纳税远远低于国内企业。由于这些措施,美国跨国公司2001年将海外盈利的65%用于对外投资,总额为865亿美元。

  企业集团不分公私多种来源

  “我想国资委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管的这些企业办成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企业。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这个进程,使我们管的这些国有资产质量有明显提高,真正做到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李荣融的这番话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国资委将对中央的196家企业进行重新整合。

  “国资委管196家企业肯定是多了。这些企业悬殊巨大,既有几千亿资产的‘庞然大物’,也有几个亿的‘小蚂蚁’。这些企业的整合应该在明年全面开始,这也将是30-50家大集团的一个重要来源。”李保民分析说。

  国资委的几位高层近期频频到196家企业进行调研,目的是加强沟通,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李荣融近日走访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部。在谈到普天的发展问题时,李荣融表示,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都应该进入行业的前三名。通信行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普天要进一步“做强”,争取进入这30-50家的行列。

  原来的国家经贸委曾确定过118家企业集团试点单位,虽然这些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总的来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更有利于企业集团的成长。这些试点集团也将是30-50家大企业大企业集团的一个来源。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试点企业集团中并非是清一色的国企,有相当数目的混合所有制、民资企业,像海尔、万向集团等等。

  有专家强调,发展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毫无疑问要担当重任,但不应该限定在国资范围内,当然更不能限定在196家中央企业或118家试点企业集团中。国资委副主任白津夫介绍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通常将支持大企业与非国有化联系起来。观察欧洲的几次大规模的非国有化运动,往往与大企业成长相联系,在每一次非国有化的浪潮退后,总会涌现一批大企业。这可能是一种巧合,但其中国有企业重组和资源的重新整合,往往流向强势企业,导致非国有的大企业涌现并不令人意外。

  他还指出,从一些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对大企业的支持程度取决于自由竞争和效率。政府对大企业的支持没有企业性质的界限,不分国有还是私营,不存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偏爱。相反,有些国家更倾向于私营大企业,因为私营大企业更能体现效率。

  有人担心这样一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会发生动摇和变化,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因为目前我们的国有经济和国有大企业主要集中在并且主导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石油化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大的交通运输、港口设施、铁路、航空等基础产业,而这些基础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仍然至关重要,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这些领域,未来也仍然是国有资产的大企业集团唱主角。因此,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仍将占据着主导地位。

  此外,专家还提醒,新时期下发展大企业集团,应特别突出一个“强”字。从国内来看,在企业集团的组建过程中还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一味追求企业规模的现象。专家建议,必须打破条块和所有制界限,不要用行政手段硬性拼凑,要着眼于通过市场来形成实力雄厚、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白津夫指出,政府的功能就是创造竞争的环境,而非直接介入竞争过程。在对大企业的支持上,政府应当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把政府行为转化为市场行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政府支持大企业的目的。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