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日东海划界之争必须服务于国家大战略需要

2004-07-21 11:06:41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理性对待中日东海能源争夺,多讲策略,多考虑政治因素,以免人家下了套子就钻。总之,中国既要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上石油通道,同时仍应坚持和平崛起,注意不要为宣扬“中国威胁论”者提供口实。毕竟,外交博弈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的……
    近日,日本的一些不寻常的动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尤其以围绕东海石油资源的中日东海划界之争为甚。先是日本媒体指责中国侵占日本海底资源,从而挑起了一场中日“东海资源之争”;接着日本内阁最新“防卫白皮书”再次炒作中国威胁,建议东京方面“小心鉴别”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已超越国防之需”。据分析,日本之所作所为源于其对未来国家战略地位的定位。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变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正常国家”成为日本政界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致力于和平崛起的中国就成了日本最大的对手。
    这场资源争夺战背后隐藏日本更深的战略意图
  日本自卫队的一名高层情报官员称:“随着中国的迅速工业化,它会需要大量的石油,因此,在东海海域进行的资源竞争即将开始。”这一由日本媒体恶意炒作的一场中日东海资源开发之争已延烧有日。日本媒体称,中国抢占了日本的海底资源,但实际上这场资源争夺背后隐藏着日本更深的战略意图。
  日本是个资源穷国,在面积狭小的日本列岛上,除森林、水利资源外,石油、矿产等发展工业必需的天然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日本政府一直十分注重对海洋、特别是对大陆架的调查、勘测工作。据悉,日本海上保安厅早从1983年起就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和大陆架的资源情况进行多方面调查。日本政府有关方面认为,如果日本能够将目前的大陆架外侧界线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开始,向外延伸至350海里处,日本就有望解决困扰它发展几百年的资源问题,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日本政府一名高官表示:“如果这些海域65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全部归属日本,日本成为资源大国将不是一个梦。”
  东海大陆架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日本早就垂涎三尺。同时,这片大陆架在战略上和军事上对日本也有重要意义。这片大陆架海域是中国向东进入太平洋、美国向西进入东亚以及俄罗斯南下的必经通道,日本认为,控制了这条国际通道,就能影响几个大国,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另外,日本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防御纵深非常有限,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在战争爆发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空中与海上的袭击。日本一旦控制和拥有了所要求的这片大陆架海域,将使它的防御范围向西扩大300公里。
    日本民间的排华情绪大有升温之势
  除了日本政府处处以中国为敌外,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民间也存在着对中国不友好的情绪。一些右翼分子认为,日本在二战中并非败给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敌人过于强大。在这些人看来,日本文化最先进,种族最富创造性,教育最发达,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发达国家,在高科技上,也远远领先,因此没必要向中国道歉,日本人不能“民族自虐”。在政府的刻意纵容下,这种不能正视历史的右翼思想在日本民间有一定的市场。
同时,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停滞,国内政治趋向保守,再加上中日之间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冲之鸟、能源争端等问题上摩擦不断,日本民粹主义有泛滥之势,在右翼势力的煽动下,日本民间产生了“排华”的情绪。日前,日本媒体恶意炒作中国人在日本犯罪问题,将日本社会治安每况愈下的主因归结为只占日本国内整体犯罪率0.4%的在日中国人的犯罪案件。类似这样“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使普通日本民众对在日中国人的印象急剧恶化,“排华”情绪不断升稳。有民意调查显示,约有7成日本国民的观点受媒体左右。打开日本网站的留言板,关于中国的文字多半并不友好,目前正在发烧的中日东海资源开发事件的激化也与日本网民态度分不开。而日本的政客反过来又利用了国民中存在的排华情绪,在处理中日关系时态度日益强硬,敌意也不断加重,给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投下了很大的阴影和变数。
    透视东海划界之争的日本国内政治
  经历过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日本社会自信心大失,对前景变得悲观。处境的困难导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保守派政治家变得很受青睐,逢华必反的“反华原教旨主义”趁势浮出水面。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所属的森喜朗派以前一直是自民党的非主流派别,特点是比较保守,强调狭隘的民族主义,其前身福田派曾反对中日邦交正常化。小泉2001年上台后,日本政府风向右转:连续四年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中日关系恶化,两国首脑会晤中止;打破历届政府在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对美国一边倒,“9.11”后更把自己绑上美国战车。他把自己包装成敢说敢做的人物,在很多问题上采取冒进的攻势外交。近来日本对华政策多次出现摇摆,“中国救世主论”(即日本的经济复苏有赖于中国)和“中国威胁论”并存,对中国的定位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究竟是威胁还是友邻),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东海油气资源争议正是产生于这一背景。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冯昭奎认为,新一轮争议有其政治因素:原先日本企业界对东海资源并不怎么关心,真正感兴趣的主要是政府的资源厅。由于饱受两次石油危机之苦的日本民众对能源问题危机感强烈,在11日参院选举前,小泉内阁为了转移国民对社保改革和出兵伊拉克问题的不满,有意制造中日对立气氛,诱使中方作出激烈反应,以便多拉选票。
    中国的反击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大战略的需要
7月14日,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中国出动军舰维护东海主权”。文中转载了《日本经济新闻》13日题为“中国船只在东海妨碍日本的调查”的报道称,据知情人士12日透露:“日本政府租借的调查船从7日开始对海底的地质结构进行立体调查。但在9日突然出现数艘约2000吨级的船只,挡住了调查船的前进路线。日本调查船以‘妨碍航行’为由要求对方改变航路,但对方置之不理。于是日方调查船只好绕道而行,避免与其接触。尽管调查船的活动海域是在日中中间线日本一方,但中国政府却声称此处为中国海域。”《参考消息》同一天转载的,还有俄塔斯社的相关报道。如果此事确实发生,就意味着中日一个多月来围绕东海海底资源开发的争议,已经出现进一步升级。但是,北京的《新京报》15日又登出一条消息:“外交部否认有关中国军舰拦截日本调查船的报道”;文中写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回答本报的电话咨询时表示,经查在该海域没有此类事件发生。日本驻华使馆方面昨日也表示,《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是完全失实的。”
仅仅24小时之内,国内媒体便刊登了截然相反的两则消息。对此,国内民众的心态出现了极大的反差。许多网民先是欢心鼓舞,但随即感到极度失望,认为政府“软弱”者大有人在。但笔者认为,现在分析前面消息的真实与否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我们必须要站在中国国家战略的全局去考虑和处理中日海权之争。很显然,中国在处理东线国土及海域纠纷时应始终遵循一条基本原则,既首要解决台湾问题、然后是南海,最后处理中日的海权划线及钓鱼岛问题。从政治、军事以及地缘战略角度来看这条原则都毫无问题。因为中国必须保证周边国家对“一个中国”的支持,而南海问题和中日海权纠纷又有试范性的连动效应。此时的台湾问题正处于剑拔弩张的关键时期,钓鱼岛问题还在弦上,如今又捅出个“春晓油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低调处理的作法自有它的道理,其深层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春晓油气田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如何解决中日在海权、领土之争,相信我国政府应该胸有成竹。
值得关注的是,王毅副外长在召见日本大使时曾强调,东海划界只能通过谈判解决,这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主任吴寄南表示:“中方一要坚持原则,二也不要让日本右翼势力牵着鼻子走。应理性看待这一问题,看清其深层原因,把此事放在中日关系大局下考虑。在参院选举失利之后,小泉的执政基础不很稳固,在经济和东亚安全问题上又有求于中国,所以应不至于和中国对抗到底,应该会‘见好就收’,作出姿态就找台阶下。”笔者坚持认为,日本对中国态度陡然强硬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当前又恰逢台海局势异常紧张,而一些东盟国家大有与台湾军事结盟之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理性对待中日东海能源争夺,多讲策略,多考虑政治因素,以免人家下了套子就钻。总之,中国既要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上石油通道,同时仍应坚持和平崛起,注意不要为宣扬“中国威胁论”者提供口实。毕竟,外交博弈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的。        文/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张 胜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