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多极的世界格局趋势下中法关系快速升温

2004-10-10 12:35:28    

法国总统希拉克此次来华访问随行的三百多人中,包括法国政要、工商业界高层人士以及众多法国媒体。从这一庞大的访华阵营上看希拉克此行将在中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地合作,不但会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经济合作浪潮,而且中法文化的融合和中法关系的演变显得独具匠心。通过两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沟通,通过文化的渲染和铺垫建立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和建立法国式的欧盟关系才是目的所在……

中法的共同点延伸到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法国是一个文化艺术发达的国家,法国人非常热爱艺术。有人为了看一场戏、一个文化展览,不惜一天开几百公里跑一个来回。法国人对祖先遗留下来并基本保存完好的古教堂和城堡非常自豪,他们会如数家珍般地向外人解释这些建筑的结构,布局以至每一幅画或雕塑所代表的意义。就连法国总统也不例外,希拉克年轻时有个绰号:大个子雅克。他身材高大,体魄健壮,看起来就像橄榄球队的一个主将。这位生于法国富豪家庭的独生子,年轻时参加过反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战争,其后涉足政坛,多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仕途如日中天。希拉克却有着十分强烈的“文化情节”,“中国情节”。他对中国的了解是从与邓小平会谈开始的,凭借邓小平气度不凡的谈吐,凭借他带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希拉克对小平满怀敬意。他知道邓小平生于四川,今年又是他诞辰100周年,因此访华首站选在成都。四川的青铜文物、蜀汉文化足以使这位多次来到中国的总统为之惊叹。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两国最大的共同点,清代大学者辜鸿铭认为中法文化里有一种细腻与灵敏的特质,使彼此之间有一种内生的好感。80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新中国的创立者们来到法国,寻找革命的真理;40年前法国总统戴高乐在爱丽舍宫作出决定,与新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欧大国。2003年10月开始,当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时候,法国人用精心挑选的宝石红将埃菲尔铁塔通身变成了红色,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感受。现在法国形成中国热,以巡演、展览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充分展现了古老、现代和多彩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建设的发展现状。“中国”两字不停地冲击着法国人的听觉和视觉,可以说文化年跨越万里之遥,给了法国人一个全面和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法国企业通过加深对我国的认识,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这种交流不仅停留在文化领域,而是延伸到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近年来已在许多方面迅速升温
欧盟委员会将其形容为“不断成熟的伙伴关系”,“共享利益、分担挑战的关系”。德国总理施罗德则用“心心相印”来比喻目前的中德关系。而希拉克则用“全面伙伴关系”来形容中法之间的关系。
中欧领导人一年一度的高峰会晤机制始建于1998年。我们认为6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在伊拉克、朝鲜等国际焦点问题上发挥了独特的影响力,与欧盟的战略关系走的越来越进。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世人瞩目,成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动力,也成为欧盟重视对华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欧盟与美国和日本并列为三大市场。中法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法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贸易、科技强国,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讯、环保、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我国不但在工业制造、服务和市场开发方面有互补性,而且在能源、汽车、化工、轻工等高科技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虽然法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认以及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等还存在一些分歧,但这些分歧的程度远远小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次法国总统率领包括300多企业家的庞大代表团飞抵中国,用意不言自明。其对上海的访问很可能与法国争取京沪高速铁路合同有关。而主打“中小企业牌”更凸显其匠心,将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经济合作浪潮。
欧盟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以战略伙伴采取行动有不容置疑的利益……”我们总结发现,1995年国防部长迟浩田、1996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1997年总参谋长傅全有,1999年中国空军司令刘顺尧,2001年海军司令员石云生……多位军方要人先后访法,同期法国三军参谋长、国防部长、三军参谋长杜安也分别访华。两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从在政治方面上看,借助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我国可以继续在欧洲提高与欧盟的关系,包括最终取消军售禁令,从而抵消美国在军事技术上的掣肘,使军售禁令形同虚设。此时希拉克也表示,欧盟对中国采取的长达15年的军售禁令毫无道理,并指出欧盟可能将在明年解除禁令,必然标志着中法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法关系有助于推动政治多极化发展和抵制大国单极化倾向
从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1月访问法国之前到现在,在法国尤其在首都巴黎一直在举办以文化鉴赏为交流平台的“中国年”活动。前后持续一整年的文化活动,我们认为“中国文化年”只是一种形式,一个平台,两国真正的目的不会局限在文化上的沟通,通过文化的渲染和铺垫建立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和建立法国式的欧洲关系才是目的所在。
法国一直在致力于建立“欧洲人的欧洲”,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欧洲事务的主导力量之一。我们认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向国际政治、军事问题上日益加强大国地位,在欧洲各国的关系处理上较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容易让人接受,在1998年之后逐渐呈露出“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崛起的背景下,“中国牌”是有相当分量的。
今年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时签署的中法联合声明,重点除了共同致力于加强多边体系,维护集体安全外,便是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对外部一些所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威胁”其他国家利益的观点,希拉克曾指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全球经济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如果参与其中就会获益。而法国打入发展迅速国家的市场,并不是经济外流,西方国家的经济外流是由于其他原因……”中法关系的提升,不失为美国现行的单边主义形成一种旁敲侧击,也预示着多元多极的世界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文/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陈光远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