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欧盟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04-10-26 13:01:34    

据凤凰网援引华盛顿一份专以报道内幕消息而知名的刊物“尼尔森报道”指出,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最早可望12月8日中国和欧盟会谈时解除,最迟大概不会超过明年年中。尼尔森报道说,在布什政府施压下,欧盟武器禁运可能暂时维持,但只要欧洲能商议出一个美欧双方都有面子的有限度解除武器禁运协议,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即可望解除。一时间,关于欧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11月联合成立了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后来日本也加入该组织),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在“巴统”成立之初,中国并不是管制对象,但到1950年7月“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便扩大到中国。从那以后,对华军品出口控制一直是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欧军事技术交流根本无从谈起,中国基本上只能从苏联进口武器装备和军用技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美中关系开始缓和,美国逐步放宽对华出口控制政策,欧盟国家也紧随其后,同年“巴统”也同意改变中国的出口许可地位,允许中国获得与苏联同等的待遇。然而直到1981年中国才可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1985年12月后“巴统”对我国采取更为宽松的“绿线”政策,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得到发展。那时候与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合作的西欧国家主要还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合作项目比较有限。
然而就在中欧军事技术交流不断扩大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采取更加严厉的军事技术出口限制,欧盟国家也追随美国对华实行军事制裁,刚刚起步的中欧军事技术交流随即宣告终止。1994年3月31日“巴统”解散,取而代之的《瓦森纳协定》继续对中国实行制裁。15年来,尽管中欧政治、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旧时代的军售禁令迄今仍是中国与欧盟国家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紧箍咒”。
研究员注意到,从2003年6月到2004年2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先后发表声明,呼吁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在众多成员国的推动下,欧盟开始采取行动。2003年10月,欧盟与中国签署《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定》,迈出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第一步。2004年1月下旬,欧盟外长会议不顾美国反对,讨论了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这是近15年来,欧盟首次重新审议对华军售禁令。10月11日,欧盟各国外长在卢森堡举行会晤,并就是否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再一次展开磋商。欧盟现任轮值国主席,荷兰外长鲍特表示,希望欧盟朝着取消禁令的方向发展。欧盟外长会晤并未就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取得一致意见。鲍特指出,欧盟25个成员国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考虑这个情况,方能达成共识。最新的情况是,10月16日访华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就公开表示说,“它(对华武器禁运)是一种完全由于对中国的敌意而激发的措施。”

解除对华军售具体的背景和原因有四个方面
研究员认为欧盟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的转变本质是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在加速的一种表现,其具体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国际安全领域加大合作的结果。应该说9·11事件以后,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各国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如反恐、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领域的合作已明显加强。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它维护世界和平的地位已经是坚如磐石,作为欧盟国家来讲,它当然希望维护世界和平,希望有中国这么一支力量的发展,同时它也相信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这种情况下,它没有理由再继续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同时,向中国出售先进的装备不会对欧盟各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欧盟各国都不是争夺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与中国远隔万里。伴随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欧盟各国对中国仿制其装备的担心也逐渐减弱。
2、欧盟国家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的结果。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作为欧洲国家依赖于美国的核保护伞的这种依赖性大大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和美国过去那种联合力度已经小多了,欧盟现在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或像现在的以色列一样,看着美国的脸色行事。尤其是在对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欧盟就明确反对美国开战,大西洋两岸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缝。这种裂缝的出现使欧洲成为更加独立性的欧洲,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地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从欧洲国家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欧盟一些官员就然明确表示,“美国压力”将不会成为欧盟对“解除禁令”态度的决定性因素。
3、欧中经贸合作这一“硬指标”,是欧中关系中最根本、最稳固的基础。近年来,欧中双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根据来自欧盟委员会对外贸易总司及中国商务部的消息,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将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欧盟驻华副代表杰森更是大胆预测:到2005年,欧盟就将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称,中欧互利互惠关系正迅速发展。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中国对欧盟的重要性,“双方关系越来越务实”。欧盟不大可能因为冷战意识形态下产生的军售禁令而置中欧之间大好的贸易形势而不顾,倒行逆施地去开历史的“倒车”。
4、欧盟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今,欧盟和美国之间竞争的领域不断扩大,已经由经济领域扩展到安全领域、政治领域。其中,军售作为一个重要领域的竞争项目,和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在世界军售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美军售占世界对外军售总量的46%。近10看来,美国对外军售收入达到了2000亿美元,而欧盟国家则很少,如法国在2001年对外军售仅有4亿美元,其它如德、英、意等一些军工产业相对较发达的国家对外军售的数量都微乎其微,特别是2001年几乎接近于0。所以,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符合欧盟利益。最重要的是取消禁令符合欧盟成员国军工企业的商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可能就不会受美国人的限制。而且,中国对欧盟武器装备的需求数量是有限的。

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仍面临很多现实困难
研究员注意到,欧盟武器出口行为准则包括在颁发武器出口许可时必须满足的8个条件。而在对华武器出口问题上,首先有两个要点得不到满足:第一点是人权状况。国际组织目前仍然认为中国的人权状况不能令人满意。欧盟去年10月发表的对华战略中称,中国目前的人权状况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具体来说,中国目前尚未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和政治权公约、强迫犯人劳动、频繁使用死刑,以及不能保障言论、宗教和结社自由。欧盟与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对话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点则涉及地区安全问题,这中间最主要的就是台湾问题。欧盟认为中国大陆目前针对台湾部署了大约500枚短程导弹。而且台湾3月20日总统大选之前,北京政府虽表现出与以往相比明显克制的态度,但仍然说,如果陈水扁宣布独立,北京将不惜一切代价予以还击。欧盟认为这一立场对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另外,美国的强硬反对态度也是欧盟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自从2003年以来,美国有关人士多次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反对欧盟取消禁令。美国的反对态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1,欧盟重新对华军售将导致“台湾海峡军力失衡”,美国扶植台湾、保持两岸力量均衡的战略将受到严重挑战。美国海军学院余茂春教授就曾说,如果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将对美国产生极为不利的战略性后果。他说:“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欧盟给中国大陆增加军力、美国给台湾增加军力的局面,这样美国就会跟欧盟站在对立面,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产生巨大的战略分歧。” 2,欧盟的军事科技将有助于缩小美、中之间的军力差距,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美国应对它的“潜在竞争对手”保持10年到20年的领先优势,而欧盟解禁将可能使美国逐渐丧失这种优势。最后要看到的是,欧盟表决采用“全体一致”的原则,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就可以否决有关提议。尤其是在欧盟成员国已经扩大到25个,而新加入的东欧国家目前和美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欧盟内部正出现“老欧洲”和“新欧洲”的对抗的情况下,美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挟制殴盟。
研究员也注意到了欧盟理事会目前正在为“是否解除禁令”而准备的评估报告,该涉及了对中国“民主”、“人权”、“台海局势”等重要问题的全面评估。所以,对于欧盟来说,重审禁令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问题本身,实际上是欧盟对中国近15年来“政治发展”的一次重新审视。最终是否做出解除禁令的决定对于欧盟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姚虎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