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经贸策略:胡萝卜加大棒的斗争

2005-07-14 13:51:25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经济界重量级人物纷纷来中国访问,其中包括国务卿莱斯、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农业部长约翰斯、贸易代表波特曼。而这些人物的一同出访不仅代表了一段时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高度紧张,更反映了美方对中国的“在意”。美方所表现出的这种态度,与以往的一概蛮横有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中国在过去是防守,美国是进攻的话,那么在经贸问题逐步取代政治问题成为焦点之时,中国对美国的经贸政策可以用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来形容:胡萝卜加大棒……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逐步软化

 

11日,第1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如期在北京举行。中国方面出席人员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及副部长高虎城,美国方面的出席代表为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贸易代表波特曼和农业部长约翰斯。会议议题主要包括了纺织品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消除美对华贸易逆差和农业这四个热门问题。

我们注意到,这已经是半年之内古铁雷斯和波特曼第二次到中国访问,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高的频率已经创造了纪录,不难看出,一方面,经贸关系已经上升为两国关系的核心点,另一方面,美国桀骜不驯的态度逐渐发生软化,两国高层次的细致磋商逐渐走上前台。

 

笔者认为,本届商贸联委会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增多,美国先后对中国7类纺织品设限,美中贸易逆差加剧、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纠缠不清的微妙时刻举行的,因此,本界中美商贸联委会的召开,显得非同一般。因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次双方会谈的效果将对今后中美农产品贸易、纺织品出口、中美知识产权合作等都将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本届联委会是在中美纺织品争端进入最微妙时期进行的,而且根据美国有关方面公布的统计数据,被美国政府设限的3类中国服装产品的输美数量目前已经或接近达到美国方面设置的年度进口限额。而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制裁的最后考察期已过,但迟迟不见美国“动手”,可见美方所保持的极其复杂的心理。

 

   中方妥协为中美纺织品问题留足商谈空间

 

7月11日傍晚,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了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和美国农业部长约翰斯关于中美贸易问题的新闻发布会。这“三巨头”分别对媒体介绍了此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中,双方达成的共识。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双方同意建立跨境知识产权侵犯犯罪执法合作机制、中方加大对违法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电影和音像产品版权、在中国驻美大使馆设立知识产权调查员等等;在政府采购方面,中方宣布将加速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中方还将推迟出台软件购买的暂行规定,这将使美国公司超过8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不会受到影响。

 

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方同意在2005年年底之前召开“中美保险对话”,并新开辟一个在中美商贸联委会框架下关于信息技术的工作小组;在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美国将评估中国的政府补贴,中美双方将就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加强讨论;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和美国农业部长约翰斯签署了一个关于促进双方在动植物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谅解备忘录。

 

上面都是双方在一些既定领域实现的协议,但是应该看到,此次磋商并没有对当前最紧迫的、也最重要的纺织品问题作任何表示。

 

从上述共识和遗留的问题来看,中方在此次联委会上所作的妥协还是比较大的,包括曾经一直坚守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国产软件等问题,要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很少和某个国家签署类似协议。不过我们也看到,美方在最为关键的纺织品问题上面并没有下定制裁的决心,因此在最后留下了互相磋商的余地。有了这个回旋余地,其结果就很富有戏剧性了。

 

这种戏剧性完全来自于美国内部。

 

一方面,美国国内支持单方面对华设限的呼声很高。在纺织品问题上,美国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压力。巨额贸易逆差、失业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均是美国国内支持对中国纺织品单方设限的重要论据。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产品在美国占据着大量的市场,很多美国经销商和美国消费者都是中国纺织品的消费对象,因此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也必然会影响到美国零售商的利益,增加美国消费者的负担。因此,我们看到,前不久在纽约举行的中国纺织品展销会上,大批的美国经销商依旧对中国纺织品保持了极高的热情。而且这些经销商的代言人也在美国国会内部形成了鲜明的反对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力量。这种美国国内力量的相互牵制,也令美国政府举棋不定。

 

   中国对美贸易政策:“胡萝卜+大棒”的斗争

 

此次美国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动辄就运用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法宝”对中国产品进行制裁,反而与中国进行磋商也是与中国对美经贸关系的战略性变化密不可分。

 

首先,中美经贸依存关系的变化,对美国起到了威慑作用。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3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347.2亿美元,进口19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4%和29%。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额为1619.8亿美元,较2003年的1241亿美元攀升30.6%。2004年中国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而另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仍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962.6亿美元,而且增幅超过欧盟、日本、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达到25.1%。

 

从这组数据里面不难发现,中美贸易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中美贸易去年达到2300亿美元,根据美国的统计,中国有1600亿的贸易顺差,美国很多人认为中国从美国赚了很多钱。但是,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顺差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购买美国的国债,刺激了美国国内的投资。另外,中国虽然在对美贸易中有很大的顺差,但中国的全球贸易基本上是平衡的。中国通过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逆差贸易刺激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就是增加了其他地区购买美国商品的购买力,也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方前所未有的的强硬立场,让美国的立场开始动摇。

 

在过去的中美高层会谈场合,很少看到中方领导人表示强硬立场。不过这种强硬立场却出现在6月中美经贸高层今年首次对话中。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中国副总理吴仪6月4日在会见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贸易谈判代表波特曼时警告,中国高度关注与美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纺织品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双边经贸合作进程。吴仪进一步强调,纺织品问题是事关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原则问题,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行动已经对中国的纺织生产造成严重冲击,打击了中国企业和公众对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

 

而今年崭露头角的商务部长薄熙来在发表措辞强硬的“半斤八两论”之后,更是对美方代表郑重其事阐述了中方的立场,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中国也同样面临政治和舆论压力,纺织品关系到中国19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美国对7种中国纺织品设限,已经影响到中国16万人的就业。

 

这种立场和态度的变化是决定整个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因素。

 

最后,中国恩威并用的战略,抓住了美国的胃口。

 

坦白讲,纺织品问题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权重并不大。权重最大的是中国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因此我们看到,此次磋商美方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取得中国的让步。这种让步与纺织品问题上的蝇头小利相比,孰轻孰重美方应该有所判断。

 

而且我们也看到,在12号新华社刊发了一则消息:中美两国签署“中国贸促会—美国商务部国际伙伴网络”项目谅解备忘录。中国贸促会首批选择了14个中国商业中心城市启动国际伙伴网络合作项目,包括大连、杭州、天津、深圳等,作为试点启动国际伙伴网络计划。据悉这也是一想唯一一项“十拿九稳”地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协议。

 

从以上这种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已经抛弃了过去比较保守的处于守势的心态,代之以积极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处理方式来对中美经贸关系进行评判和调整。有意思的是,这种过去经常被美国使用的工具,现在用在了美国人的身上。这不仅反映着国力的变化,更反映着今后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基本方向。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