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价格市场化之难源于电力垄断坚冰

2006-01-13 09:36:16    

数万人汇聚一个城市,在经过无休止的争吵和讨价还价之后,终于签署一纸协议,在今后的12个月里,这个协议也许还需要数次重新谈判,甚至干脆成为一纸空文。这就是中国的煤炭和电力企业每年都要做的一件事情。这是每年都会重复的一幕。煤炭和电力企业的纷争也因此每年都成为焦点。今年的消息是,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坚持供需双方自主衔接,这也被外界解读为电煤市场化的一大步……

 

 

在经过一天开幕、九天拉锯之后,1月10日,2006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转眼到了既定闭幕的时间,十天时间里电煤价格供需双方仍然没有达成一致,而民用煤以及钢铁、水泥等市场化谈判早已圆满结束。就在临近闭幕的最后关头,迫于铁路、水路等运力的压力,煤炭企业再一次在强硬的电力企业面前低头,按照去年煤炭会的价格标准先行签订合同以确保运力,具体电煤价格仍然要等到有关部门协调后确定。

 

只有购煤数量而无价格的有名无“实”合同耐人寻味

 

虽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深入洽谈,但煤电双方的价格问题仍然很难达成一致,双方拉锯战在临近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破题。为了不让衔接会无限制地开下去,会务组下了最后通牒。

 

煤炭会会务组4号通知指出,衔接会10日晚24时闭幕,要求供需双方已签订合同的立即提交铁路、交通部门审查盖章,落实运力。签订一笔,提交一笔。同时,供需双方尚未签订合同的,要抓紧协商,务于1月10日前完成协商和合同签订的任务,提交铁路、交通部门。逾期未提交而影响落实运力的,责任自负。

 

会务组同时也指出,为给供需双方落实运力提供方便,对已签订合同但尚未落实运力的,铁路、交通部门将于1月11日14时至12日18时进行收尾,同时,为了给即将召开的山东省两会让地方,煤炭会转移到了山东明珠怡和国际酒店进行。

 

鉴于运力的压力,许多煤炭企业开始匆匆地签订合同。据有关媒体记者从信息数据录入中心看到,许多企业工作人员在紧急地赶制合同。从合同上可以看到,双方签订的并非完整的买卖合同,多数只有购买煤炭数量,却没有最让人关注的价格。

 

来自内蒙古的一家企业出售了少量的电煤,这部分电煤虽然也有价格,却是参照去年的价格临时做出来的,并非供需双方自主协商的价格。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按照企业要求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价15%,达到340元/吨,但是电力企业坚决不同意。没办法,先按照去年的合同签下来确保重点运力,价格可以再协商。

 

一电力公司负责人则透露,他与煤炭公司签订了50万吨的定货合同,价格还没有商讨好。谈到原因,他说,五大电力公司仍旧没有确定价格,都差不多,他们还得参照五大电力公司的。

 

发改委预留尾巴预示本次改革不会很成功

 

国家发改委果断放开电煤价格,可谓是今年煤炭会上的一大亮点,也真正响应了众多煤炭企业的呼声。但由于种种原因,本次改革由于电力企业难以摆正位置,导致政策迈出一大步,效力却走了一小步。

 

谈到本次煤炭会的收获,来自河南的一煤炭企业老板表现非常不满。他表示,本来国家放开了电煤价格,让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国家发改委仍然留有了改革的尾巴,因此这也预示着本次改革不会很成功。

 

他表示,虽然国家发改委取消了临时干预措施,前提是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市场电煤价格出现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仍然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从保障经济秩序的大局稳定上这无可厚非,但这也给了电力企业希望政府继续干预的煤炭价格的可能性。

 

不少煤炭企业老总表示,供需双方广泛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双方满意的价格,因此,真正的煤炭价格仍然需要煤炭协会和电力协会之间进行协调来确定,涨或不涨,涨多少仍然不是自己说了算。

 

扭曲的市场无论怎么协调都无法消除扭曲的痕迹

 

  发改委下决心抽身产业间的争执,不再居中做调停人,取消计划煤和市场煤的双轨制,而力图让市场说话,这确实体现了发改委的良苦用心。但是,煤电之争是否因为放手让企业自主衔接而平息,却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表面上看,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争执不下,问题在于价格。煤炭企业认为,电煤应该向市场上的煤炭价格靠拢,甚至接轨。电力企业则相信煤炭企业根本没有考虑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一门心思只想着涨价;煤炭企业认为现行的价格实际上是煤炭对电力的补贴,而电力企业则叫苦连连,以至于不断爆出行业亏损的新闻。

 

  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上,供需双方根据供求关系谈判价格,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发改委希望煤炭和电力企业也能如此行事。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历年来双方几乎都谈到僵持,最后还是要由发改委出面调停。2005年,发改委就制定了一个“指导性”的煤炭价格涨幅,并且规定当市场煤价涨幅超过5%时,允许电力价格随煤价联动。今年的“衔接会”传出的消息同样不容乐观。

 

为什么煤炭和电力企业在市场上不能达成妥协,而必须要政府有关部门来出面协调?为什么政府部门即使想不干预也欲罢不能?简单说,面对一个被扭曲的市场,政府如果不出面,只能造成更大的扭曲。而政府部门协调达成的协议,实际上只是一个扭曲的平衡。

 

推动电煤市场化须先打破电力垄断

 

  如果完全由企业自主决策,计划电煤和市场煤接轨是必然的。过去计划电煤一直低于市场煤,现在说涨价也没有什么不合理。但是电价是受政府控制的,如果电煤涨价,电价要不要上涨?要知道即使过去两年中缺电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电价上涨幅度确实有限。所以电力企业叫屈听起来也有道理,所以政府不能不管——电价你管着,那就不能看着电力企业一路亏损。

 

  问题是,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电价放开,谁受得了?但是这个挺有道理的想法还需要仔细琢磨。取消管制导致价格高涨不下,是不是垄断所致?因而,取消管制不仅仅针对价格,也针对产业。并且只有价格充分反映了真实的市场信号,产业才会真正进入开放竞争格局。这一格局也将最终使市场价格趋向合理。

 

  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至今,电力行政性垄断的趋势不仅没有打破,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如果政府部门有心打破煤电僵持的局面,恐怕不能仅仅在某一个环节上为市场化亮绿灯。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其要求煤电企业要识大体、顾大局,不如釜底抽薪,从自身做起,先把权力交给市场。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