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给中国海外能源战略加码

2006-01-26 09:42:06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一个是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的国家,当这两个国家在能源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的时候,引发的关注往往比油价上涨更加广泛。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在22日—24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本次访问有三个“第一”:1990年中沙两国建交以来沙特国王首次访华,去年8月阿卜杜拉即位后的首次正式出访,中国是阿卜杜拉国王本次出访的首站。这三个“第一”足以说明沙特方面对本次出访的高度重视。而沙特国王的出访又正值中国石油供需紧张的关键时期,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和取得的共识,不仅对沙特海外市场布局具有决定意义,而且对中国能源战略也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寻找可靠的石油通道

 

2006年1月,国际油价并没有像人们之前所期望的那样,回落至50美元。相反,它仍然是上蹿下跳。最近几天,由于伊朗核危机和尼日利亚石油减产等影响,国际油价甚至已经开始向70美元进逼。1月23日,纽约原油期货再次出现每桶69美元的高点。21日,纽约原油期货也曾上升到69.15美元。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核问题造成的紧张局势升温,以及尼日利亚国内动乱,引发两大石油出口国的供给可能中断的忧虑,导致最近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国际分析家甚至表示,油市很可能将再度上探70美元。而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也预计,下一阶段国际油价继续高位盘整,将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

 

  这种不断大幅变化的石油供需情况,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字,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3亿吨,增长3.3%。商务部预计,在4年之内,中国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年进口量将达到大约1.6亿吨,远远高于2005年的进口量。按照上述预期计算,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从目前的37%上升至接近50%。而国际石油市场的躁动,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成本。粗略估计,中国每年用于购买石油所花费的外汇高达几百亿美元,而这还不包括由于紧急情况所带来的油价额外上涨。由于国内生产石油自己供给不足,所以从国外进口就成了必须要走的路。

 

因此,找到一个可靠的石油通道,确保这条通道的顺畅,就成了中国一定要完成的任务。

 

中沙合作以能源合作为重大命题

 

正当中国周旋在中亚、俄罗斯等能源新兴力量之间的时候,一直以来都略显沉闷的中东地区向中国传递了积极的信息,而这个信息的传递者就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以石油立命的沙特,遭遇石油“饥渴”的中国,能源合作便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在22日-24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是1990年两国建交以来沙特国王首次访华(此前阿卜杜拉曾作为沙特王储于1998年访华),也是自去年8月阿卜杜拉即位后的首次正式出访。中国是阿卜杜拉本次系列出访的首站。

 

虽然沙特驻华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都尚未透露本次访问的具体行程和随行人员,但据沙特国内媒体报道,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以及一个大型商业代表团,陪同阿卜杜拉完成了对中国的所有行程。而石油部长纳伊米的出现则意味着石油问题是本次访问的重大主题。

 

23日和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沙特国王。会谈后双方进行了多项协议的签字仪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国政府关于石油、天然气和矿产领域开展合作的议定书。而这也正是本次访问的核心议题。

 

众所周知,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早已成为双边经贸的主题。目前,中国已成为沙特的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沙特则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05年1月-11月,两国双边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9%,金额约145亿美元,其中主要是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目前,沙特石油已占中国石油进口的14%,每天约45万桶。仅2005年的前11个月中,中国就从沙特进口原油2000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17%。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境况,中国继续在世界市场上面寻找自己的可用之油。而又由于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具有显赫的地位,因此中国和沙特之间进行的能源合作就一定会为中国提供比较稳定的石油来源。

 

沙特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石油消费国满世界的找油,而石油生产国则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对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来说,石油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们需要一个长期、稳定、有支付能力的市场。

 

以前他们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近来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而且外汇储备充足,符合以上所有条件。

 

  去年7月8日,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就曾与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福建会谈,讨论了沙特保证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和双方联合投资项目等问题。纳伊米会谈后表示,两国拥有颇为可信的石油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向前发展。

 

  4个月后的11月20日,纳伊米在利雅得会见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时进一步表示,沙特对于中国的石油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给予满足。

 

    而沙特与美国关系的疏远也在中国与沙特加强合作中起了微妙的作用。

 

美国和沙特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保持着坚实的盟友关系。在贸易上,美国是沙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沙特则是美国的第一大石油供应国。天有不测风云。“9·11”事件后,两国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以及打击恐怖主义有着不少分歧,这使美国和沙特的关系迅速变味。尤其是2002年起,美国对沙特的外交政策开始大幅降温,阿卜杜拉还多次推迟自己的访美行程。

 

  此外,沙特已批准未来15年内谋求外资6240亿美元,在石化、天然气、发电、水淡化、铁路建设、电讯等重要领域建设大型项目。但是与海外地区的其他国家约旦、伊朗相比,沙特在吸引中国大型企业上面还作得不够,不过正是这样才让中国的企业进入沙特政府的视线。

 

 

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重要棋子

 

据国内媒体报道,两国正在酝酿在中国海南建立一个储油规模达数千万吨的中外合资大型项目,这一合作协议可为中国提供1亿吨的石油储备能力,而这个项目也得到了阿卜杜拉国王的亲自过问。

 

早在2002年,身为沙特王储的阿卜杜拉就钟情于该项目。沙特方面曾表示:“这是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它将是一口取之不尽的‘油井’。”去年9月,沙特王室还就此与中国方面进行过深谈。对沙特而言,选定一个中国华南的储油基地,将有助于巩固其在东南亚、东北亚的销售布局。而中沙两国联合储油,也会大大减少世界石油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分析员认为,作为正在崛起的石油消费大国和经济发展强国,中国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迅速增长,与沙特合作的直接作用将能够使中国规避国际油价起伏不定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支出。中国一旦和沙特合作联合储油,将会大大减少世界石油市场变动给双方带来的风险。同时,油价可以按照当时市场价格核算,双方减少了中间环节,也降低了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中介所带来的风险。

 

  此前,沙特曾大力投资于日、韩的炼油项目,而现在将目光更多投向了中国。很多专家将这一做法用 “市场换资源”或者“股权换油源”来概括。

 

具体是:由沙特提供丰富的原油,投资于中国位于下游的炼油厂,从而在中沙的进出口市场之间直接实现对接,避免了国际商家和跨国公司的中介获利环节,中沙两国都能避免损失。“股权换油源”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中国获得更大能源安全的同时,沙特由于是在下游直接投资,可以绕过欧佩克规定的出口配额限制,直接进入中国的销售市场。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