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自爆”诈骗案是“一石二鸟”

2005-04-06 11:02:50    

 

哈尔滨高山案、大连600万美元挪用案余波尚未平,中行又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日,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向媒体自揭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4亿元的假按揭诈骗案。从时间上来看,这绝对是一起陈年旧案,却恰恰在中行上市前的最关键时刻、被接二连三的大案搞得疲惫不堪的关头被刻意地爆了出来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但是,如果联系此前央行上调房贷利率的真实意图,就不难发现,中行此次自爆诈骗案应出乎更高层的授意。最终目的是,给商业银行打预防针的同时,又对收缩房贷平抑房价上涨提出了新的期待,可谓一石二鸟……

 

中行“自爆”诈骗案恐另有玄机

 

近日,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向媒体披露,从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中行北京分行被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假按揭的方式,申请按揭贷款199笔,涉及公寓273套,形成风险敞口64494万元。而且该项目工程已经停工,沦为烂尾工程。

 

如果单纯从案件本身来看,或许这只是中国银行业爆出的又一幕丑闻,只不过涉案数额比较大而已。但是,我们却从中发现了以下几大疑点: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这绝对是一起陈年旧案,在两年多以前就被发现、且实际作案时间已超过4年。与此同时,中行却正处于上市前的最关键时期,正被哈尔滨高山案、大连内部员工挪用资金案搞得疲惫不堪。在这样一个极为敏感的时候,再弄出这么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4亿元的诈骗案,中行还想不想、能不能上市了?

 

其次,尽管到目前为止,案件离真相大白仍尚需时日,中行新闻发言人也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相关情况并没有就此案作更多解释,但房地产开发商、中介律师与中行内部员工内外勾结作案已是不争的事实。3月底,银监会刚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中行就自己暴光这么一出诈骗案,未免太凑巧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分明就是中行和银监会在一唱一和,其意图不言而喻。

 

最后,在3月17日央行上调房贷利率余威仍在的情况下,又抛出这么一起假按揭诈骗案矛头直指银行房贷,除了是给商业银行打预防针外,更重要的是再次紧缩信贷的信号。这是继此前从供需方面平抑房地产过热后的又一记重拳,与央行明确表示的,对于防止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防范这一领域的金融风险,还需要其他一些调控手段和政策配套,打出“组合拳”交相呼应。

 

 

 

矛头最终还是指向了过热的房地产

 

在这一起诈骗案中,“假按揭”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

 

熟悉房地产业的人都知道,假按揭几乎是作为一种“潜规则”存在于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业对资金的要求惊人,又有着相对严格的准入要求,而且在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渠道几乎阻塞、房地产开发资金几乎全部依靠银行支撑的情况下,一些房地产商面对相对严格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与银行“迂回作战”,频频藉用假按揭方式,恶意套取银行资金。

 

对银行而言,尽管抑止房地产业过热已是从上到下的共识。但是,各大行都不约而同地把如何完成抑制房价高涨任务和如何不影响房贷发放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从他们在回应央行3月17日房贷新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比寻常的谨慎就可以窥豹一斑。

 

因此,尽管假按揭是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最大风险,也是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面临的最大障碍。但包括中行在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除了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外,仍是“我行我素”。

 

在这样的一种现况下,就不难想象中行缘何会在疲惫不堪之余仍要给自己找麻烦,爆出这样一起涉案数额高达6.4亿元的诈骗案应该出乎更高层的授意。毕竟,中行目前早已是负“案”累累,做个负面典型再恰当不过了。况且,从提高房贷利率之后的整个表现来看,市场贷款意愿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因此,监管层就要寻找新的方法。而此时,曝光这个房贷诈骗案,可以看作是监管层为商业银行打预防针,暗示银行在发放房屋贷款时应更加谨慎和严格。

 

看来,在通过收缩“地根”、“银根”给房地产行业上了紧箍咒后,决策层又再次拿起了收紧“银根”从而使过热的房地产行业降温的最直接、有效的武器。

 

恰逢此时,由国研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发布《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认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会发生变化,直接投融资将成为主流。在收拢房地产开发商在银行方面融资渠道的同时,又极为“巧合”地给出了直接投融资的退路。张弛有道,不“一棒子打死”,非常符合决策层的一贯作风。

 

决策层是越来越偏爱一箭双雕甚或多雕

 

更为重要的是,不管这次的中行假按揭诈骗案的抛出,还是此前上调房贷利率都表明,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决策层不仅仅要打出“组合拳”,还越来越偏爱一箭双雕甚或多雕。

 

毋庸置疑,此前央行出台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的政策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项重大政策。但是,许多人都注意到,3月16日18时20分,央行在其网站全文刊出此消息,在四段698个字中,由于没有提及公积金贷款利率一事,因此许多媒体误认为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变,并发布了消息。但3月17日,央行又在其网站上对外公布: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0.18个百分点。

 

对此,分析认为出台这么重大的政策调整,央行似乎过于匆促而不够严谨。而且由于多数银行和公众此前并不知情,导致各家银行紧急研究应对策略,使得房贷业务在一段时间内被迫暂停。

 

看来,央行上调房贷利率的新政从出台伊始就颇存争议,但这却并不影响其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纳入正常贷款利率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定价机制。

 

特别是,从近段时间的市场回应来看,政策信号作用要远大于实质意义。毕竟,此次调整仅仅取消了住房贷款利率优惠,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其利率由原来的5.31%提高到6.12%,提高了0.81百分点,但由于住房贷款实行下限管理,银行有权将贷款利率向下浮动10%,由于住房贷款还是一项各银行竞争的优质业务,实际利润势必就是最低利率,也就是5.51%,这相比原来的5.31%的利率,实际上只上浮了0.20个百分点。

 

反映在房地产行业,其政策取向就更为明显,标志着国家开始对自1998年开始执行的住房消费扶持政策发生转变,同时也表明国家开始对住房价格过快上涨采取实际政策,打枪了抑制房价上涨的第一枪。

 

综上,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决策层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时的手段是越来越高明了,除了保证有的放矢外,还极尽“四两拨千斤”之巧妙。在打出“组合拳”的时候,一环紧扣一环,绝不浪费一丝力气。此外,还益发偏爱于一箭双雕甚或多雕,节省弹药。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