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善榜看中国社会财富观的变迁

2006-04-11 09:26:14    

近日,中国核电高层先后出访芬兰和日本,对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两大阵营——法玛通EPR和西屋AP1000进行秘密探访。而持续了一年半之久的中国核电招标最终花落谁家,不日即见分晓。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全面引进技术的策略下,除去可以计算比较出来的高昂费用,对中国核电发展最严重的打击是自主化技术研发被忽视。对国家的损失则是,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中的作用被再次边缘化……

 

日资入局中国核电安全面临不确定性

 

  继去年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无缘招标后,法玛通出局的消息在高层访日归来后不胫而走。据悉,目前影响开标结果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国产化程度及最终技术转让价格。目前广东阳江、三门两座核电站4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造价已确定,西屋保守报价每千瓦1000美元,法玛通则高达3000美元。以此计算,中国须付出400亿至1000亿元人民币代价。

 

显然,价格方面法玛通却不占优势。如此高的造价必然形成较高的上网电价,这将极大地削弱中国核电的未来竞争力。与之相比,西屋做法处处讨巧。不仅在竞标价格上始终保持着每千瓦1500美元的优势,而且还作出了100%转让其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姿态。

 

据透露,中国核电集团有可能将最终价格压缩在每千瓦1000美元左右。按照这一思路,法玛通出局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后者中标,日资即渗入到中国核电领域。今年2月,东芝公司已经斥资54亿美元购得西屋51%的股权。中日关系专家刘军红认为:“目前日本政治倾向攻击性,东芝与政府间关系又非常默契。因此,中国如果选择西屋技术,将使中国核电安全面临不确定性。” 对于西屋来说,在成为日本公司后,其进军中国核电市场的未来平添了诸多变数。如果采用西屋技术,中日关系中的政治风险随时可能中断西屋的技术供给,这对于造价百亿美元的两座核电站来说,损失难以估量。

 

“中国技术将要靠边站”

  3月22日,国务院通过的《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的装机总量将从目前的870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4%上升到4%。在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遭遇能源瓶颈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之下,国家首次将清洁的核电纳入整个能源供应大盘。中国核电工业也因此迎来大发展的机会,这意味着未来15年,平均每年要新建2-3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美元。

  然而一场中外核电技术争夺市场的暗战正在上演。在中国核电市场高达几千亿元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目前在台面上争夺的是两家外国公司:法国的法码通(3月1日后已更名为阿海珐)和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现已被东芝收购)。阿海珐的EPR和西屋的AP1000被认为是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第3代压水堆技术。

  而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同级别核电站压水堆技术是CNP1000,属二代半技术。如果按照此前的计划,中国的CNP1000恐怕很难有机会。有关部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对浙江三门、广东阳江的4台百万级机组启动国际招标。按计划,中标的国外技术将成为中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国内专家认为,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技术将要靠边站,未来中国技术人员要做的就是复制工作。

 

“统一核电技术”使自主研发完全被边缘化

 

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统一发展技术路线”的决议。

 

据悉,国内核电高层对核电技术发展思路一直不尽相同。目前,三套方案都有一定市场。第一是“翻版加改进”,即:改进秦山二期的CNP600技术和岭澳核电站的法国M310技术;第二是进行国际招标,直接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即:法玛通的EPR或西屋的AP1000;第三是自主研制发展CNP1000或CNP1500。由于三种方案各有优劣,争论始终不休。其中CNP1000技术,被业界认为是可与法国技术相媲美的2.5代核电技术。但业内人士表示,CNP1000的审批过程还在艰难地推进。

 

  规划中提到的“统一发展技术路线”成为核电界关注的焦点。敏感的问题在于,发改委是否仍将坚持采用引进国外第三代核电技术建造阳江、三门两家电站?消化吸收后用这样的技术再批量建设其他核电站?我们的“坚持自主设计和创新”的说法是否仅体现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果真若此,中国核电将难免走上类似汽车产业的空心化道路。

 

目前,国内核电站建设进展缓慢,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引进国外先进核电技术谈判的艰难与复杂。在“统一核电技术”的思路下,核电引进谈判的延期,直接影响了中国核电发展的中期规划目标。不仅三门和阳江两个电厂在等谈判结果,几个已选好厂址的业主也在等待批文。漫长的核电技术引进谈判不但拖延了中国核电的发展,引进的决策更像是一个陷阱,使中国第四代的自主研发完全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第三代并非四代核电技术的必然之路,两者在方案和概念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国引进国外三代技术对于发展四代核电没有任何帮助。而第四代才是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真正认可的、能满足21世纪核电发展要求的“新一代”核电站。

 

自主创新核电岂能例外?

就在招标结果十分不明朗的前景下,中国核电界开始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上马中国自主技术的核电站。

 

  3月30日在中国核电国产化论坛上,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必须坚持在引进的同时,给国产的二代改进型技术以及百万千瓦级技术CNP1000更多的工程机会。中国核工业相关机构认为未来15年新开工约30个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恰好可以给国内的核电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中,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持续提高。不过核工业体系这种思路如果要得到实施,还必须得到主管大型项目审批的国家发改委的同意。业内人士指出,发改委目前的思路是集中力量引进3代技术,在引进谈判期间,暂不安排中国自己设计的技术标准的工程上马,等3代技术引进后,就主要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了。

 

  事实上,这里面暗含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技术追赶路径:一种是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另一种是在中国已经达到了的研究设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为我所用地吸收。

 

  早在2003年初,获国务院通过的一份国家计委[(计)2866]号文件,确定了要以“秦山自主模式”为主,“积极发展核电”,并且提出了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的目标。然而文件发布后不久,原定的“秦山自主模式”在执行时却被“整体引进国外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取代。决策者认为,应该先对外招标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第三代技术,然后再按照技术转让的条件消化后自己建造其他新的核电站。

  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2004年9月,中国开始将三门和阳江共计4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要求是必须采用第三代堆型。并且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组成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主导此次国际招标。从截标日2005年2月28日正式算起,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谈判结果仍然不明朗。

 

  自2000年以来,也就是在国内电荒严重、煤价高涨、国际油价扶摇直上的情况下,发改委坚持没有批准任何一个核电站的建设项目。直到2005年,外界盛传引进谈判由于价格以及技术转让条件难以谈拢而陷于僵局,发改委批准了秦山二期与岭澳电站的扩建。不但已经具有开挖条件的三门和阳江两个电厂在等待引进谈判的结果,几个已经在山东、辽宁、福建等地选好厂址的业主也在等待发改委选定技术后准予电站立项的批文。

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是,可以与美国三代技术相体并论的中国压水堆CNP1000技术,其初步设计目前已经审批通过,预计明年将可成熟。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发改委放弃用引进的技术来建设新电站,一方面采用秦山二代技术进行翻版,一方面采用我们即将成熟的CNP1000技术,要在2020年完成4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倒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在自主创新已经被国家定为基本的战略方针后,在巨大而迫切的电力需求以及能源危机前,中国核电的发展仍然在走全面引进国外技术的路线。而这一路线正将中国核电的发展拖进泥潭。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表明,哪个领域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哪个领域就很难发展起来。军用飞机无法引进,结果我们自己发展得很好;民用飞机可以引进,连支线飞机都造不了。中国的核电产业,如果继续坚持引进技术的路线,或许将重蹈当年运十飞机的悲剧。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