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释放信贷紧缩强烈信号

2006-05-29 11:53:47    

  自从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开始之后,国家发改委、央行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提高贷款利率就是其中最具威力的措施之一。不过,与此前的宏观调控相比,银监会的身影却并不那么明显。记得在2004年的那一轮宏观调控中,银监会成为与国家发改委齐头并进的两大机构。这样强烈的反差,也让人们逐渐忘记了银监会这样一个非常要害的部门。银监会24日在北京召开“主要商业银行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对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实施窗口指导。不难发现,银监会已向全国发出信贷紧缩的信号……

 

银监会在4月份释放“烟雾”

 

4月14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为起点,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拉开了大幕。

 

    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央行、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都已经陆续登场。国家发改委通过整顿产能过剩产业对电解铝、水泥、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进行了“定点清除”;央行则借助提高贷款利率的方法,抑制投资,降低信贷规模和速度;而国土资源部则重新审定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从土地这个源头遏制投资的快速增长。

 

    在这一套阵容中,我们很难发现银监会的身影。还记得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作为最重要的部门,对整个宏观经济进行了强有力的调控。此后,人们经常把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的举动看作是国家实施政策的前奏。但是,今年新一轮的宏观调控,银监会的动作并不像此前那么直接。而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银监会此次给人们埋下了一个伏笔,并不急于出手。

 

4月17日,中国银监会召开了部署第二季度工作重点的会议。会上并没有部署什么重要的工作,但是紧张的气息已经显现出来。

 

在第二季度银监会重点抓好的九项工作中赫然写明: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特别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压缩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关注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创新与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产业竞争能力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产能过剩的调研;各监管部门要密切跟踪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商业银行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做好项目审查把关;要对各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贷款项目给予高度关注,认真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相关政策。

看来银监会高层已经给国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打了“预防针”。

 

    由于并不像其他部门那样直接出台政策,因此,银监会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配角”的印象,殊不知这种“烟雾”让很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暴露在监控之下。

 

银监会急转直下的态度转变

 

5月24日,中国银监会召集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召开当前经济形势通报会议,作为对国务院第132此常务会议的一个执行,此次会议规格颇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主讲,副主席蒋定之主持,17家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悉数到场。

 

银监会党主席刘明康强调,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关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切实保障银行业安全健康运营。

 

我们注意到,刘明康这次的用语与上一次分析第一季度的形势时相比,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上一次是“贷款投放虽偏快,总体上是基本合理的”;但这次就变成了“金融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关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当事情发展到需要高度关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整个银监会的着眼点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内银行“紧缩期”六大工作重点

 

我们注意到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银监会对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六大要求,其中全都与限制贷款发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有关。这不仅让我们切实体会到银行金融机构将要出现的工作重点的转变:即控制信贷、控制坏账。

 

 

刘明康在会上指出,当前各银行业机构应突出六个工作重点:

一是严控贷款总量,确保贷款投放的平稳增长,减少不良贷款,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减少不良贷款,紧紧扭住不良贷款“双下降”不放松。

 

二是按照资本充足和拨备充分的监管要求,合理把握贷款投放节奏,审慎经营。即使是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拨备覆盖率达到监管标准的商业银行,也要注意选择好贷款投向,合理控制贷款投放速度;资本充足率在8%以下、拨备覆盖率低于70%的商业银行,更要严格控制贷款投放速率。在坚持不良贷款比例下降的同时,重点关注不良贷款余额是否下降,同时关注贷款偏离水平和迁徙情况,注意对潜在风险的早发现和早预防。

 

三是优化贷款结构,大力开拓中间业务,扩大小企业贷款、消费信贷和银团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利用经济资本等强化成本核算,注意调整发展战略和信贷结构,努力防范贷款集中性风险,各银行要继续推动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真正从政策层面落实到经营层面,鼓励金融创新,科学地开展银、证、保合作业务和各类新业务。

 

四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效管控房地产放贷增长。各商业银行要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严格区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宅消费贷款并进行贷后检查,严格审查住房消费者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还款记录。大力发展实质性首套住房消费贷款,严格审批非自用型购房贷款,对多套房屋以及对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等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要大幅度提高首付比例和严控授信。调整风险权重,强化资本约束,利用资本杠杆有效调控房地产信贷。对于个人抵押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权重维持50%不变,对于其他类较高风险的房地产贷款可由目前的100%提高到150-200%,以提高风险贷款的资本占用,通过资本的管理限制银行房地产开发信贷业务发展。

 

五是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认真贯彻五部委规定,停止与各地政府签订授信合作协议。对银行各类打捆贷款进行整顿和规范;各类银行业机构要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对有关贷款的使用实行全过程跟踪和严密监控,对挪用贷款的借款人采取信贷制裁措施。

 

六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跟踪和分析,建立按月或按季研究分析相关风险的信息体系,提高银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

 

解读银行业未来三大工作重点

 

细细品味银监会给各银行布置的六个工作重点,我们不难发现有三个关键词最为抢眼:控制不良贷款、控制房贷投放、规范打捆贷款。

 

控制不良贷款

今年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年,央行对于安永“报告门”的愤怒态度让人们有些吃惊。要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不利于中国银行的信息和数据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国有银行改革已经耗费了几百亿美元,如果一旦出现闪失,不但巨额注资无法达到目的,就连改制银行的生存都成问题,所以,控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实现国有银行改制的平稳过渡就变得异常关键。所以,银监会布置的前三个任务都与降低不良贷款有关。

 

而要实现控制不良贷款的目的,就必须严格控制贷款总量,毕竟那些不受政策支持的产业或项目是很容易变成坏账的。所以,控制贷款总量就成了控制不良贷款的最好的方法。

控制房贷投放

 

前四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飞速增长,其中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172亿元,同比多增1750亿元,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最突出的是房地产业,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2%,其中增速超过30%以上的城市有12个;最热的北京、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房价,有些涨幅超过10%。

 

房地产行业成为众矢之的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国六条”之后,这一气氛更在国内快速蔓延。此时,掌握资金命脉的银行,就必定要按照中央的决定来办,这才是真正的统一。而这也预示着房地产行业又要过一段紧日子了。

 

规范打捆贷款

 

此前国家并没有对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给予重点提醒,但是正是这种“模糊做法”让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不断往上涌。而此次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有很多也的确是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协议推动的。

所以银监会此次专门提醒银行停止与地方政府签订授信协议,更多也是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决定。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