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委分歧或成今年宏调消极因素

2006-07-11 09:19:55    

 

“今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大势已定。”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0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后,局长邱晓华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但发展中的问题难以回避:如何抑制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信贷投放,成为决策者的焦点议题……

 

“乐观派”统计局:经济形势又快又好

 

为筹备将要在7月20日左右招开的例行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于上月底进行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预计:2006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10%,全年增幅超9%,一举超过国家预期9%的目标。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GDP保持10%以上增长、国家财政大幅增收、物价水平1.2%的低位徘徊、企业利润表现良好,使中国各主要经济部门均作出了肯定目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判断。

 

在谈到当前的经济形势时,邱晓华会后总结为“国民经济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快”表现在:经济增长快,主要经济指标除物价、外资外,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好”则表现在:农业形势好,财政形势好,民生改善好。

 

至于通货膨胀,下半年国内的通货膨胀将温和反弹,从而将2006年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涨幅推高到约2%。事实上,高增长低膨胀一直是各国追求的最好发展模式,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中国正处在这一区间。

 

但喜中也有忧,从宏观角度看,主要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三个方面。从微观角度看,主要表现在两个价格剪刀差拉大,导致企业盈利难和农民增收难。一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剪刀差拉大,造成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二是农产品价格平稳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剪刀差拉大,影响农民增收。

 

“中间派”政府智囊机构:切勿匆忙下结论

 

上述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认知,同样是其他政府智囊部门的共识。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处长王远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国研中心张立群都认同:今年宏观经济将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去年年中时,众多经济学家开始热议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出现拐点的预期,并没有出现。

 

从全球范围看,当前的全球通货膨胀已接近于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明年可能会更高。不可持续的高流动性所带来的通胀效应,一度被一些通缩因素吸收(如新兴市场危机、中国国企改革、日本银行改革);随着这些通缩因素的结束,通胀效应逐步凸现。

 

而在本周,央行即将公布金融运行相关数据,中国海关总署也将公布相关的外贸情况。考虑到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于宽松、银行信贷扩张意愿及能力都较强,未来货币信贷仍然存在过快增长的可能。国家信息中心给出的药方是,通过窗口引导商业银行在年度内合理均衡地投放贷款,适度发展票据融资,保证贷款平稳增长,与实体经济需求基本适应。同时,为了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中长期贷款利率,从而加强对中长期贷款规模的控制。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将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效果还未显现。“如果其对收紧流动性的效果不理想,央行可以考虑进一步适度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谨慎派”发改委:有必要采取果断措施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最近这七八年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一直在9.6%以上,现在和9.6%基本相近,问题不大。但条件是对资源和环境不能有大的损害。如果二季度GDP增幅大大超过第一季度的10.3%,且能耗不能降下来,那么不能叫做又快又好。

 

7月5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从投资继续快速增长的数据可以看出,前期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除非出台较大力度的投资调控政策,否则下半年的投资增速将难有明显的回落。很显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给出的建议则更加直接,就是加息。而央行在是否加息上一直举棋不定。

 

7月7日上午,完成调研回到北京的马凯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委做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报告的主题就是“中国能源战略与节能降耗”。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内部举办上半年经济形势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在汇总各路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对上半年经济形势进行讨论定调。据分析,接下来的调控政策,发改委可能仍会动用产业政策解决收支平衡。根据刚刚发布的2005年能耗公报,全国只有10个省市的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的能耗指标不容乐观。而2006年上半年各个省份的能耗公报即将发布,各地经济是否健康,将有明证。

 

目前尽管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内容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基本确定的是,有关能耗、排污等方面的指标将在下半年贯彻到具体的行业调控中去。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