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亚经济合作为地区稳定开路

2006-08-07 09:27:47    

日本政府决定,将在8月下旬的东盟与日中韩三国(10+3)经济部长会议上提出全新的东亚经济合作协议(EPA)构想,呼吁签署涵盖亚洲大洋洲共十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FTA)。我们认为,日本此举虽然意在取得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地位,但“亚盟”到底如何实现确实到了各方认真考虑的时候……

 

日本: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很上心

二战以后六十年来,总体上看是欧美两大经济体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在70年代后,东亚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过去30年约比全球经济增长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未来30年仍将高出2个以上百分点。相对于欧美地区,充满活力的东亚俨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但东亚的区域合作却是三大经济体中最差的,远逊于美洲经济共同体和欧盟。不过当地国家对区域合作的构想却从未停止,其中以日本为最:早期可追溯到恶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此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过“太平洋贸易区”,后来又有“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到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这次又提出涵盖亚洲大洋洲共十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其中亚太十六国包括东盟十国、日中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印度。日本对于东亚区域合作的热情可说是从未减退,但一直缺少实际成果,此前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设想,就因为来自美国的阻力而搁浅。

目前最被看好的未来东亚地区全方位经济合作的模式是由中国提议的建立在东盟及其三个“10+1”(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的合作协议)合作机制基础上的“10+3”框架(东盟+中、日、韩)。但从最初的东盟实现东盟分别对中日韩的三个“10+1”,再到“10+3”,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更不必说日本提议的“10+3+3的涵盖亚洲大洋洲的合作框架。而走完这一长路确实需要一个领导型的国家来主持大局,这也是在当前敏感时期,日本提出新的区域合作方案的意图,如果大家接受则表明自己稳坐了区域合作领导者的位置。

 

经济一体化:谁主沉浮

但东亚地区极为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环境决定了区域合作的领导者这个位置是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任何一方都是无法一直胜任的,换句话说,东盟、中日韩四方在区域合作的历程中要一起担起重担,各司其职,共同领导。

欧盟是由德、法两个地区中最强大的发达经济体作为核心来主导整个区域合作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则由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发起和推动,但东亚经济一体化却是由这个地区相对较弱而且是以发展中国家群体为主的经济体——东盟率先推动起来的,目前东亚经济合作的局面起源于1992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首先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EAEC),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在东盟建立起来的对话机制和框架下进行对话、交流和协商。所谓“10+3”框架也要以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签订的三个“10+1”合作机制为基点。

这个起点注定了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主导者的多元化。因为任何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主导力量一定是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最具经济凝聚力的国家,所以东盟至今承担的主导角色只能是阶段性的,必须由中日韩三方中另一个出来接力。但东亚地区的复杂就在于这一地区最具经济凝聚力的国家是中国,但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却是日本,而且还夹着一个不愿服短的韩国。

总体看,中国与东亚国家间经济进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以前中国将最先就完全与东盟实施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即第一个完成“10+1”合作机制。并且中国主动表示放弃对柬埔寨的债权,还先行下调了东盟国家出口中国的部分农产品关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310月中国主动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让东南亚各国放下了“中国威胁论”的顾虑。如此,中国将逐渐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最积极的推动力量和最稳定的中坚力量,并且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期发挥这种作用。

但是中国毕竟只是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只能集中大部分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其他经济体的经验说明,作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日本,必须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而日本死硬的政治立场、拒不承认历史的军国主义态度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中相对中国的“抠门”使其经常遭到冷场,此次涵盖十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太过遥远,也不会受到积极的回应。其实这时紧缺的一个斡旋者角色是韩国应该考虑的,一个顾全大局、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推动各方合作的斡旋工作,可以很大的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不必付出经济优惠的承诺,又可在未来的合作组织中获得利益,这是政治成熟的韩国应该想到也该抓紧时机去做的。

对中、日、韩,东盟四方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可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东盟做东把各方拉到了饭桌旁;中国热情的为四方点菜并买好了副食;而韩国应该不断的劝酒并挑起话题,尤其要做的是不停的捅捅日本;最后日本点头同意买单。大家站起来终于把手握在了一起,并商量好什么时候请澳洲、新西兰和印度等南亚国家再一起吃饭。

 

地区稳定的最后一道门

总之,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不会像北美自贸区和欧盟那样形成一个或两个发达国家为主的单极主导体系。相反,中、日、韩,东盟这四个经济体都应在建立整个地区合作组织体系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场合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这既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也是它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这一过程和最后合作的局面对各方来说不光是经济上的“分红”,还有政治上的地区稳定。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意义可能更重于经济利益。

欧盟前主席桑特曾说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奇迹,即通过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了结了德国和法国、德国和英国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恩怨,使德国与法国、德国和英国不仅仅成为紧密的经济伙伴,更成为紧密的政治上的伙伴。既然德国和英国、法国可以“一笑泯恩仇”,为什么中、日、韩,东盟各国就不能通过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最终了结整个东亚地区“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现实、民族、宗教各方的冲突和矛盾呢?而且从目前看,能最终解决这一切的可能只有依靠东亚各方的经济利益联系了。仍在持续的黎以战争给同样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的东亚提供反思,以色列与各方的矛盾一触即发,与没有什么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联系

东亚各国经济合作的矛盾之处在于:它本身的政治含义可能远大于经济含义,但实现这一区域合作目标的过程必须按照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来谈。在目前东亚各国都以欧美为主要贸易国而互相没有太多经济利益的情况下,经济一体化只能在不断推出的宏伟蓝图的背后缓缓前行。不知道历史有没有给东亚各国足够的时间来打开这最后一道大门,我们只能说,一路走好,亚盟。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