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崛起及其对台湾、日本、韩国的影响——美国的政策选择

2005-09-01 10:10:19    

 

就在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29日宣布向欧盟各成员国提出放行积压在欧洲各港口的中国纺织品的建议方案之际,30日上午九时,中美纺织品第四轮谈判在北京展开,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中美双方必须就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拿出最后的解决方案。我们认为,除了之前中国已具备的谈判优势,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放行将使谈判有利的天平再向中国倾斜一度……

 

中欧纺织品协议的负面效应在欧盟已经体现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早前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目前积压在欧洲各港口的中国纺织品可望在9月中旬前完成清关手续,进入欧盟市场。曼德尔森说,欧盟与中国就纺织品积压问题的磋商目前没有取得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但欧中双方未来将继续就此问题进行协商谈判。在曼德尔森发表上述讲话之后,代表欧洲进口商利益的欧洲商会在布鲁塞尔发表一项声明称,“9月中旬已经太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应采取“特别措施”,立即给积压在港口的中国纺织品办理清关手续。否则,很多中小型进口商和零售商将面临巨大的财政灾难。

 

中国和欧盟原本在今年六月达成纺织品配额协议,但由于有关配额安排导致约7537万件中国纺织品被扣押在欧盟各国海关;货物大量积压,导致欧盟零售商损失惨重,怨声四起,欧盟国家内部亦因此而严重分歧。分析指出,欧盟一些成员国政府从政治利益出发,配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质疑,从今年初开始,以保护本国工业为名,鼓吹对中纺织品设限;虽然今年六月与中国达成协议,但这种违背世贸原则和自由贸易精神、不符优胜劣汰市场规则的短视行为,如今让欧盟尝到“损人不利己”的苦头,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欧盟内部就出现严重分歧,要解除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不仅来自民间的零售商,更来自多国政府。我们预计,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中欧纺织品磋商中,零售商的利益将会被欧盟谈判组更多的考虑进去,这无疑是有利于中国利益的。

 

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刚刚结束,中美纺织品第四轮磋商又将在北京登场。分析认为,此次中美谈判的难度和重要性都大于中欧谈判,美方希望对中国19种纺织品设限,在此僵局下,中美纺织品问题在一定程度已上升到政治层面,尽快解决贸易争端需要双方高层拿出政治智能,但亦不排除双方最终相互妥协达成协议的可能。但是,欧盟在与中国纺织品贸易上自食其果的教训,美国应引以为戒,而且,美国国内的零售商较之欧盟要尖锐得多。贸易本来就是互通有无之事,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贸易互补性很强,只要欧美能够除下有色眼镜,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真正遵从自由贸易原则,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相威胁,要与中国达致双赢的结果并非难事。

 

美国应正确对待纺织品问题

 

分析认为,在纺织品贸易问题的处上,美国制造商将美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归咎于中国,这是不对的,将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反,“和平崛起”的中国将给美国带来种种好处,中国经济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好处首先是,中国出口的价格低廉的商品使美国得以在提高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持低通货膨胀率。中国经济繁荣还意味着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拥有了更多潜在消费者,其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同时,中国制造业的成长也促使美国企业不断革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上,美国制造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早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前就已经下降了。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美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1980年降至22%,2002年进一步降到了14%。可见,在当前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汇率政策或纺品贸易等所谓“危机”之前,美国经济本身的转化过程早就开始了。

 

近年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双方之间的争端时,双方必须以客观、透明的方式处理经贸领域出现的争端,除遵守国际法和国内法律之外,还应该遵守公平这一基本原则。单方面行动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理想方式,配额,特别是单方面的配额,是与国际自由贸易准则所寻求达到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由于美国方面存在贸易逆差,就有人认为两国贸易不是“双行道”。其部分原因是美中贸易统计数据被孤立地看待,而不是被放在更广泛的地区范围来衡量。此次纺织品贸易协定的谈判,就是美国单方面行为的最好见证。而且,在美国的种种政治目的下,纺织品问题所反映的已不单单只是两国间贸易往来的一个产业。但不论如何,从30日开始的谈判将较之前有所突破。

 

据悉,中美第四轮磋商已经由此前的司局级升至副部级谈判。中方此次派出的最高官员是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其它官员分别来自商务部外贸司等部门。来自美国方面的消息称,美方此次率团赴京的是美国贸易办公室纺织品问题特别谈判代表大卫-斯伯纳,同行的还包括商务部、国务院、财政部、劳工部和海关的官员。分析认为,参加此次磋商的中美官员级别提高,这很可能预示着双方将达成协议。由于本轮谈判是中美关于纺织品问题的最后一轮谈判,如果双方未就此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将自动交由世贸组织裁决。一旦如此,中美纺织品问题将陷入无止境的调查、审理、谈判过程,这一结果给中美双方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计。所以,中美谈判双方妥协,最后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美方可能采取克制性措施,不增加设限,中方则可能通过对纺织业增税、实行配额等约束办法来缓解贸易磨擦,并鼓励国内出口商开拓其它无配额市场。而双方妥协的最大难度将出现在对设限品种的界定和设限配额的比率上。

 

中美第四轮谈判虽迷雾层层但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大

 

美方谈判代表斯伯纳曾经在8月16日和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三轮美中纺织品贸易谈判中表示,下一轮谈判将一劳永逸地达成贸易协议,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服装和纺织品额度作出规定。而另一方面,美国的进口商和服装零售商则反对对中国产品限制过严,认为这样做会损害美国服装和纺织品消费市场。他们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年增长幅度至少应该在25%才比较合理。据统计,中美双方分歧具体表现在,对于纺织品受限类别,目前,大约有20种中国纺织品被美方设限或接受设限调查。中方希望限制品种应在合理范围之内,而且应考虑到2005年以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的实际情况。而对于增长幅度,美国制造商要求应在7.5%左右,而中方企业曾希望在15%左右。对于基数,美方提出以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为基准期,计算增幅以此时间段内的出口为基数。不过中方提出,因纺织品出口在2004年仍属于配额限制下,应选择一个跨日历年度的时间段。中欧达成的纺织品协议就将基准期定为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

 

此次中美纺织品磋商一周后,胡锦涛即将开始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正式访美,将与美国总统布什就中美在政经、军事等领域的合作进行广泛交谈。有舆论认为,这次北京纺织品贸易谈判将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以作为中美元首会晤的见面礼。

 

    分析员认为,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与中欧有很多相似之处,中欧争端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中美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中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中欧谈判的参考作用一定程度上反而给中美谈判造成了障碍。但由于欧盟在纺织品配额问题上对零售商的影响已经放大,并不得不暂时对积压的纺织品放行来缓和各国出现的分歧。上文已经提到,“美国的零售商对此反对的声音还要尖锐”,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连续多年来年双高赤字和高失业率使美国民众更依赖于廉价的中国商品,而零售商一旦失去了货源,等待他们的肯定只有破产。而在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推出新政来消除纺织品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作用。这些政策的大致方向在于促进整个制造业结构升级。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之间关于纺织品的谈判有结果的可能性已相当之大,至少也将达成一个类似于中欧的临时协议。我们可以看到,在各项贸易谈判中,中国政府已经变得老练,而且善于利用对方的“疼脚”对症下药,而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似乎有把握在最后一轮谈判中为本国企业争取得多一些利益。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