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祭出组合拳抑制信贷过快

2006-08-16 09:33:00    

尽管央行6月份还声称“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但7月份18.4%的广义货币M2增速、单月1718亿元的贷款增长,再次证明6月份新增贷款的略有回落主要是靠压缩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来实现的,中长期贷款的高位新增并没有根本改变。面对信贷这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央行下一步可能会祭出利率、准备金率和汇率的组合拳……

 

全年信贷可能突破3万亿大关

 

7月份18.4%的广义货币M2增速、单月1718亿元的贷款增长,让央行在12日公布的月度金融运行报告的措词中再次用了“货币信贷增长较快”。而在之前公布6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时,央行还称“6月份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18.4%M2增速虽然已是今年以来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央行年初设定的16%的全年增速目标。

 

根据央行数据,截止到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相比6月份的货币增长数据,7月份M1增长速度加快,15.3%的增长水平高出了央行的年度目标14%,但由于M2增速与6月份一致,两者增速差有所缩小。

 

在贷款数据方面,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而市场关注的7月份单月贷款增长数字为1718亿元,同比多增2032亿元。至此,全年贷款新增数量达到2.35万亿元,已占央行全年目标2.5万亿元的94%,超过这一目标基本成定局,而市场关心的是,全年贷款增长将达到怎样的水平?建设银行研究部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预计下半年新增贷款额会比上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大约在3.1万亿元到3.3万亿元之间。事实上,虽然从规律上看,近几年金融机构上半年新增贷款一般占全年新增贷款60%以上,例如20032005年分别为:63.5%65.7%62.2%,下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会趋于减少。但在之前的“经济学家调查”中,就有39%的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年初制定的全年信贷增长2.5万亿元的目标过小,应该在3万亿元左右。

 

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放贷意愿并未减弱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每月平均新增贷款高达3627.4亿元,高出去年上半年平均值1205亿元。从人民币信贷结构来看,2006年上半年高位的信贷增长主要来源于高位的中长期信贷增长,6月份新增贷款的略有回落主要是靠压缩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来实现的,中长期贷款的高位新增并没有根本改变。而这种中长期贷款继续高位增长的趋势,对经济中长期过热的影响更大。

 

究其根本原因,还在银行的放贷意愿。这是因为,无论是央行在4月提高贷款利率,还是居民储蓄增速下降并趋向活期化,在理论上都不利于银行信贷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高增长。从银行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前7月稳定性最强的居民定期储蓄少增了1322亿元。在此背景下,7月的新增信贷量仍然很大。这表明银行放贷意愿或者说资金面的供给还非常宽松,调控的效果仍未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事实上,20038月以来央行调了4次准备金率,加了2次息,银行系统对央行调控的博弈能力、技巧、信贷行为惯性都在增强,调控效力在逐渐钝化。对此,分析认为,应该进一步发挥监管部门的宏观调控效用。首先,监管的宏观调控作用应该被充分认识。同时,应显著加强资本充足率考核,既要对已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银行加强引导,又要特别防范一些未达标金融机构盲目扩张,督促未达标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资本充足率约束。

 

存款活期化或意味实体经济启动

 

从存款结构看,2005年出现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已经有所改变。前7月活期储蓄存款比去年多增1308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加1322亿元。

 

与之相应的是,M2M1的“剪刀差”进一步缩小。7月份,M2M1的差距为3.1,而前6个月的“剪刀差”分别为8.66.46.16.45.14.5M2M1的“剪刀差”反映的是存款期限结构的变化。剪刀差越小,意味着存款结构更趋向活期化或短期化。股市红火和恢复新股发行,使得部分居民将部分定期存款转去投资股市和基金等,转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的保证金。此外,居民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也使得存款趋向短期化和活期化。

 

所以,随着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虽然企业盈利的同比在下降,但环比在上升,这样企业把资金更多地转移到实体经济中。这将带来几个后果:一是企业贷款的需求在上升;二是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增强,对下一步的调控压力很大;三是居民户长期存款放慢短期存款增加,转向股票等资产,也导致资产重估的上升。

 

央行将祭出组合拳

 

面对严峻形势,央行下一步宏观调控应该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分析认为,央行下一步紧缩措施中,最轻量的应该是定向票据,重量级的不排除贷款利率方面的考虑,而且调整政策出台宜早不宜迟。据悉,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可能将是“流动性回收+贷款结构调控”, 此外,从国际收支失衡的源头上控制流动性过剩十分重要,具体政策包括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出台信贷政策等继续加大“窗口指导”力度。此外,若货币信贷数据继续高位徘徊,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但在利率政策上,央行的态度可能会趋向保守。因为市场利率继续明显上升的问题显然已经引起央行的警觉。在8月份的第一周里,央行重新开始发行6个月央票,第二周则采用数量招标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这都表明央行正试图稳定明显上升的市场利率。目前,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央行希望通过缓解市场利率过快上升,来将中美利差维持在某个水平之上,进而避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过大,也正因为如此,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事实上,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这表明,下一步央行可能会利率、准备金率和汇率三箭齐发,而且紧缩政策出台的频率可能会有所提高。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