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安全前景令人担忧

2006-08-22 09:45:12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产业经济安全”越来越成为产业界和有关决策部门关注的问题,在本月初举行的国家发改委北戴河会议上,产业经济安全也是讨论的六大议题之一。就在这时候,中国社科院不失时机地发布了一份《开放环境中的中国经济安全》的研究报告。社科院内部评估认为,在产业经济安全领域,这是目前理论界最权威的报告……

 

“经济安全”界定成为理论界研究空白

 

1998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了《国家经济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课题组,并推出了一套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量化分析的预警方法与模型。其后,课题组对中国在21世纪初的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总体的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基本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上,但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等级下降。赵英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在21世纪初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所致。”

 

更微妙的变化出现在中国加入WTO五年后,此时,各种行业并购已经进入临界点。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的一份提案就曾指出,“跨国并购会使被并购国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威胁到经济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也呼吁,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

 

在凯雷拟斥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公司85%的股权之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搜狐博客发表一系列关于外资并购徐工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文章,至此,对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的争议呈白热化。

 

此后,政府部门开始介入。7月中下旬,商务部就凯雷并购徐工案召开听证会,在国务院调研组进驻洛阳之后,德国舍弗勒并购洛阳轴承案也被搁置。

 

5日,国家发改革 “第29期发展改革研究班”在北戴河举行。据与会者透露,“跨国公司是否会在中国某些行业形成垄断局面,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警惕”的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

 

期间,发改委完成的中国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

 

然而,迄今为止的各种争论,也常常陷入混乱中。对于何谓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争论各方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到底哪些是敏感行业和重点企业,也是众说纷纭。即使是刚刚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也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界定。

 

中国产业安全趋于恶化

课题组负责人赵英表示,并不是任何存在国家经济利益的地方都有经济安全问题,只有涉及关系整个国家、全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关系国家兴衰的重大经济利益受到侵袭、破坏时,才能做出“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

 

这份报告用量化方法与模型对中国2015年时的经济和产业安全进行了预测分析。

 

报告预测,到2015年时,中国国内经济子系统、国际经济联系子系统、社会与政治环境子系统及整体经济系统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但“基本安全”程度并不高。根据这份报告的分析,国家防务子系统是惟一处于“安全”状态的子系统,但其指数接近“安全”状态的分数下限,已经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的边缘了。而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指数看已处于“不安全”状态。

 

“基本安全”的程度不高,主要是由于能源和矿产资源对外依赖增加,外贸依存度过高,金融系统有待改革与健全以及信息系统有待增加安全度等原因造成的。

 

根据这份报告,跨国并购使国内多年积累的技术进步的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徐工大家认为它是工程机械,与国家安全的确关系不大,但是它提供了中国整个建筑机构行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在中国许多产业里,一旦这个平台没有了,其他的零部件、技术开发就失去了载体,所以我们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装备制造业作为整体还是应该开放,但是在装备制造业某些小行业确实要考虑产业安全问题。例如轴承的问题比徐工的问题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轴承是所有机械的通用件,在导弹、潜艇、兵器、坦克上都会使用,轴承中的某些产品发达国家对中国是禁运的,所以必须要重视关键的材料和关键的零部件。”

 

报告特别提出,金融资本追求的往往是即期的溢价,其投机性高于产业资本,如果不加区别,金融资本就可能把被收购的大企业拆得七零八落。“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证明不是一卖就能了之的,从长久看是中方的利益受到损失,这种情况值得我们警惕。”

 

报告的几点战略性结论

(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各个利益集团的形成,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经济安全的判断与政策制定将日益复杂。对外开放政策对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有很大不同。民族、国家利益与区域、全球利益固然有相当重叠部分,但是冲突与矛盾也随处可见。狭隘民族主义与盲目全球化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提倡开放的民族主义,从开放的民族主义立场与视角出发,去判断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经济安全;去制定战略、政策。

 

(二)我国政府做出的加入WTO的抉择是正确的,尽管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面临着某些新的经济安全问题,但是总体上看没有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严重的问题。我国经济更加强大了,而经济强大是对外开放环境中,抵御经济风险的基础。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中,壮大自己。

 

(三)随着我国开放度不断提高,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应当进行重大调整,从过分依赖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转向同时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

 

(四)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基地,我国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必须加速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与模式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

 

(五)我国经济利益将日益区域化、全球化,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从中长期看,我国政府的外交战略、军事战略做较大调整势在必行。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以维护我国在区域、全球的经济利益为目标,逐步具有在关键利益区域行动的能力。我国的国家安全体制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六)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日益通过区域、全球的某些“游戏规则”(包括制度、法律、规则等)得到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这些“游戏规则”的研究与利用,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推进,使之可以更多地体现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为我国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提供稳定、合法的途径。

 

报告影响力有待观察

报告提出,在进一步开放的大前提下,应该规制大型跨国公司,在制定国家对跨国公司的购并规制时,不仅从市场垄断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角度予以考虑,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督管理。

 

报告的核心政策建议之一,是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跨国投资、购并审查委员会,全面审查购并带来的影响。“这包括对就业、技术流失或流入,对产业链条和对军事工业的影响等等”,赵英认为,作为配套措施,还应该制定国家管制的战略性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与技术名单,对外资购并进行规制。根据不同情况分为禁入、禁控和禁购几个层次。几乎是不谋而合,国家发改委下属投资所在一份针对外资并购的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中国社科院扮演着国家智囊团的角色,这份报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就会见分晓。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