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以成熟心态应对奥运“杂音”

2008-03-17 09:51:01    

2008北京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全国上下都在满怀信心迎接她的到来,但是,近来一些不和谐音符也时而出现,近日新疆挫败一起针对奥运的企图劫机案,中国的安全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决定辞去开幕式顾问一职等事件,北京奥运会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切把奥运政治化企图都是妄为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表示,尽管遭遇抵制的威胁,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决定辞去开幕式顾问一职,但北京奥运会仍将成功举办。无论如何抵制,北京都将成功举办奥运会。

在发表于西班牙《马卡》体育报的访谈中,罗格说:“我很尊重斯皮尔伯格的决定,如果有运动员不想参赛,我也会表示尊重。但这届奥运会将会是成功的一届,这点毫无疑问。奥运会要比任何一个人都强大。”

美国曾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但并未能破坏赛事的举办,“当年世界上最具权势和影响力的人”(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下令进行抵制,但赛事仍成功举办。

罗格预期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内的多国元首都将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罗格说:“所有的国家元首都说‘我们将会出席’并表示不支持抵制。运动员也是如此。我想,抵制已成为过去,而非现在或将来的事。”
罗格重申,国际奥委会不允许运动员将政治和体育混为一谈,尤其是在赛场上,不希望这演变成政治示威,这是体育。

   同时,杨洁篪在驳北京奥运政治化论调也指出,杨洁篪并不认为国际社会在把北京奥运会政治化,企图把北京奥运会政治化
的是个别对中国极不友好的、具有巨大偏见的个人和势力,他们根本代表不了国际社会。

中国是安全的放心的

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国际问题和中国的外交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9日,中国挫败袭击客机阴谋的消息引来西方媒体纷纷报道。BBC在“中国挫败客机袭击阴谋”一文中称,中国官员透露,机组人员阻止了一起“显然是要让一架从中国西部飞往北京的客机坠毁的阴谋”,这些被挫败的恐怖分子阴谋破坏北京奥运会,中国官员还对北京奥运会可能遭到袭击发出警告。除“挫败袭击客机阴谋”事件外,美联社、BBC等西方媒体还将目光投向中国今年1月在新疆破获恐怖团伙的事件,该恐怖团伙是受境外的“东伊运”恐怖组织指挥,其目的就是明确破坏北京奥运会。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同时注意到中国在打击恐怖袭击方面的坚定决心。

针对外媒直问中国如何确保国际社会和外国游客在中国旅行时的安全时,杨洁篪的态度明确而坚定,“中国当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外长肯定地说,中国是安全的,“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去问问英国大使、美国大使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大使,他们是感到在中国安全呢,还是感到在其他地方安全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说,劫机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能发生,这是全球反恐都要面临的问题。“9•11”后,全球各地机场都加强了安全警备工作。从技术手段与人员配备上来看,中国各个机场的安检的安全程度与欧美相比毫不逊色。李伟强调,这次事件不会影响到奥运的安保工作,奥运航班是各地运动员到达和离开北京的第一环节和最后环节。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内的各国机场的安检措施,对付恐怖危险品已经绰绰有余。航班上的空中警察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据说最近有个别运动员因所谓担心北京的空气污染而宣布退出奥林匹克竞赛,关于环保问题,外长说:“我想世界上绝大部分要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对于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都是满意的。有一点不可抹杀,中国很多的运动员是在中国的运动场上,特别是北京的运动场上打破了世界纪录,所以我相信,各国运动员在其他地方如果不能打破世界纪录的话,到北京来也许他们的机会更多一些。”而且,中国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我相信北京和中国的空气质量只会越来越好。

以成熟心态应对奥运 “杂音”

现代奥运会应该从核心的奥林匹克理念的角度来理解,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所谓“核心的奥林匹克理念”是古代奥林匹克的休战传统——放下武器,不分种族,不分政治立场,迈向同一个理想。

然而现实是,北京奥运会在开幕之前,就已经是政治性话语喧哗的竞技场,从人权、环保到食品安全等话题都围绕着北京奥运会发酵、变味。其实很多批评源于偏见和误解,而奥运会是巨大的文化沟通平台,成功的奥运会本身会让这些非议消失。
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中国更加开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如何理性应对外界的批评,也将被展现在奥运会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在应对奥运政治化这一话题上,很多人已经明白简单的反驳和抱怨或表明自己是受害者,都不是和世界真正沟通的好办法。
“杂音”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通过奥运会表达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真诚努力,不应该受到这些“杂音”的干扰,毕竟它们只是被放大了的个别声音。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篇章,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这说明,我国承办奥运会的能力得到世界认同。目前,全国上下对北京奥运会都给予了很高期望,在自信中热情迎接各国运动员、观众、游客亲眼目睹中国。这是一场“文化的盛会”,“对外交往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在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和谐。

苦练内功营造良好环境 

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把北京奥运会看作迫使中国“政治转型”的大好时机,抹黑北京奥运会、抹黑中国,已成为他们惯用手法。特别是近一年来,某些国际问题以及国内的一些社会事件,如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还有所谓的“新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等,都被海外媒体大肆渲染,被国际反华势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别有用心地误导和利用。
奥运临近,我国奥运会筹备工作的战略重心也正在从场馆建设、赛事安排等“硬战略”过渡到以营造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开展公众外交等与国际公众对话为主导的“软战略”。

首先,我们要增强对国际涉华舆论的正面影响力。一段时间以来,对在奥运问题攻击我国的负面报道上,我们往往在遭受攻击以后,才去进行澄清和解释。而国际公众在我们解释之前已受到先入为主的误导。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对奥运前后海外媒体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出详细的报道预案,更为主动地发挥正面影响力。

依据前几届奥运会主办国的经验,主办国的媒体报道主体对象应为社会公众。对3万海外记者和数十万海外来华公众而言,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所表现的中国文化,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中国面孔和内容”。大量增加“人文奥运”报道,将会避免报道的主体与海外期待之间的“供需错位”。

其次,要加强公众外交。从根本上讲,奥运会是人与人、文化与文化相遇,是全球共享人类文明的盛会。“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非官方对话形式的公共外交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如何在北京奥运期间充分发挥公众对外交往的智慧和潜力,搭建多层次的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的舞台,提供较多机会使他们成为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的表达者,成为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对话主体,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当然,成功的公众外交的前提是公众应当具备良好的素养,特别是北京和其他奥运项目举办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公众。他们能具备一些跨文化交往的素养和获得足够的参与机会,才能成就“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
第三,是树立全局意识和统筹观念,做到“全国一盘棋”。调研表明,海外公众在北京奥运期间来华的目的是“旅游观光、体验中国文化”,观看体育赛事只是目的之一。这意味着要做到“场内”与“场外”兼顾,在确保“场内顺利”的同时,也要确保“场外和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我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更要体现在我们是否以此次奥运会为契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向世界说明了中国的文明和进步。要办好北京奥运会,绝不只是几个部门、几个城市就能做到的。传媒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奥运进展、中华文明、中国社会进步,而这些主题则需要各行各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要在奥运会开幕前的最后140多天内,做出最后的努力,确保向世界贡献出一个光辉的、成功的北京奥运会。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