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集体“喝茶”坐看政府“三把火”

2008-12-08 10:50:11    

12月1日是广州打击非法营运首日,清早出行的市民感受到了这个早晨与以往的不同。开私家车的车主,惊奇地发现道路“宽广”了许多,早高峰俨然不见。与此同时,路面出租车很少,打车十分困难,部分出租车在非交班时间,都挂着“暂停服务”的牌子。许多市民无奈转乘地铁、公交。本是出租车生意最繁忙时段,许多司机却在一起喝早茶聊天……
喝茶聊天的肢体含义
 
众所周知,不久前各地出租车罢运竞相上演,广州也一度阴云密布,但凭着融会了“四项措施维护出租车营运”、“禁止公司内部处罚”、“份儿钱下调800元”等招数,一套迅雷不及掩耳的“广式灭火组合拳”打下来,似乎总算是扼住了罢运的咽喉,使当地出租出营运行业运行趋于平稳。
按理说,这番再接再厉,继续出拳“打击非法营运”应该博得满堂彩,博得出租车市场车水马龙更繁荣才对,然而,早高峰却出现了都挂着“暂停服务”的牌子,许多司机一起喝早茶聊天的非常景象,不能不说多少有点搞怪的味道了。在我们看来,那些在生意最繁忙时段翘起休闲地二郎腿,声称“不开了,今天停车,休息!”的司机们,无异于是以其肢体语言向公众抛出了一个费解的谜语,其中包涵着丰富的隐喻性内容。我们不妨聊作解读,或有裨益。
 
从时段选择这一前因来看,“广州出租车司机集体喝茶”第一重隐喻是不言自明的。在政府部门开展“打击非法营运的首日”,他们立即选择停业喝茶,不排除是为了更好地见证政府部门“三把火”如何“烧”非法营运,但与之相比,常识告诉我们,更可能情况的是:他们本身就是被“烧”的对象,不是在积极“围观”以壮声威,而是在消极“避难”以避开正旺的打击风头。如此,相关部门打击非法营运,也许就不能耽于公路上的阵地战了,而应对“茶座据点”展开游击战,或许才能战果累累。

但问题是,即便亮出了“打击”的旗号,对上述情况也是心知肚明的,相关部门是否就可以对非法营运进行“真打”呢?从事件业已产生直接后果来看——“路面出租车很少,打车十分困难”,“许多市民无奈转乘地铁、公交”,这一问题与民生攸关,其答案显然尚值得相关部门好好揣摩的。于此当口,“广州出租车司机集体喝茶”的第二重隐喻就呈现无余了:事实表明,部分司机从事的“非法营运”已成为了当地出租车行业不可割除的有机体,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市场运行的通畅与否,并直接关系着公众能否顺利出行的切身利益。乍一看,这似乎很荒诞,可是在市场经济的词典里却没有“荒诞”字眼,其上书写着的是供求关系存在的“天然合理性”。

广州政府“扫黑”的真与假
 
中国出租车行业到底“病根”在哪里?这个人所共知的问题本无需一提再提的,无非就是市场脉络不通的体制使然,或者称之为“政府计划思维默认下的公司买办”。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番道理是何其明了的,与之相对应,有关部门的行动却是何其暗昧的——或督促公司降低份儿钱以示恩,或表演打击非法营运以示爱,总之全都摆好了顺坡下驴的糊弄架势,对这“病根”讳莫如深,对各方公众予以革除之的强烈呼声亦置若罔闻。那么,对着这不甚乐观“广州出租车司机集体喝茶”的非常景象,能否引起非常一点的反思与警醒,引发非常一点的举措与行动呢?选择“集体喝茶”的出租车司机们,或许是在躲避打击,但他们又何尝不是无声的“市场示威者”呢?如不出所料,则“广州打击非法运营持续多久”与“市民打车难持续多久”是一对同解的命题。是为第三重隐喻——唯有切实革除出租车行业体制的“病根”,方为治本之策。

地球人都知道,广州作为本国各项改革的领跑者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带给我们惊喜与荣耀,上阶段的防止罢运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那么,我们可否有理由相信:在解决“出租车司机集体喝茶”这一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上,它或将给出自己不同凡响的思路?至于最终,是真如公众所愿“取消出租车公司正当其时”点燃出租车行业改革火种,化解其困境,还是继续“广式灭火组合拳”路线,亿万公众不妨拭目以待,就此,姑且送它一句心里话——“我们看好你!”。

从出租车罢工看政府管制

管制曾在中国社会中无处不在。时至今日,在许多行业和领域,管制也还广泛存在。管制者常常声称,为了社会利益,或者为了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对企业的市场进入、价格决定、产品质量和服务条件施加直接的行政干预。比如政府对油价的管制,理由就是石油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利益。

但中外经验表明,实际能够从管制中获益的,更多是被管制行业的厂商、相关利益方,以及政府管制机构本身。以政府对油价的管制为例,从中获益最大的并不是所谓消费者,而是两大石油公司,以及公路收费员等相关利益群体。

出租车公司也是政府管制的一个受益者。中国多数城市的出租车市场采取的特许经营体制,也就是由政府对出租车市场实行准入数量控制,出租车公司通过行政审批或经营权有偿使用的方式获取营运权,并向政府支付一定的资金。据悉,政府卖给出租车公司一个经营指标,一般25年才收5万元,但公司向出租车司机收取的承包费,即“份儿钱”,5年却高达30万元,这还不包括管理费。如此巨大的收益反差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在现实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投机者像炒卖房地产一样将经营权价钱炒得离了谱。

有受益者当然就有受损者。管制特别是过度管制所造成的危害是,首先,由于管制排斥市场潜在进入者,因此,市场缺乏竞争的后果就是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其次,管制也容易形成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它包括以接受管制为条件的现有市场的厂商,也包括管制者自身。后者凭借管制权力,极易产生腐败。第三,过度管制,比如办什么事都要政府审批,还会加大市场交易成本,压制企业家精神,导致社会创新严重不足。

有鉴于管制造成的危害远甚于其要达到的效果,在市场经济下,管制的范围是越小越好,力度是越弱越好。事实上,无论学理还是经验事实都已证明,没有任何一种行政机制,包括政府管制在内,可以起到与开放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定价机制,在经济效率方面相同的效果。所以,要尽可能消除管制特别是过度管制造成的危害,就必须减少审批,开放市场,允许企业自由进入和自由竞争,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才是对全社会最有利的。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