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环境与生态革命的出路是回到城市

2011-01-24 13:46:58    来源:亚太博宇

一直以来,至少在中国,有关生态问题和公共环境教育有几个显著特征。首先,人们往往有个"污染在别处"的远方想象。搞环保,不做到昆仑山、三江源、黄河源、青藏高原、香格里拉的冰川,好像就没法在环保组织年终的项目总结上增加亮色。许多环境保护项目,专注于减少中国山川地理原生环境的人类活动,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弃牧等方式,造就了一大批生态移民,使得一大批原住民和自己的祖先、祖灵、祖地永诀。与此同时,都市的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发生在切近的微观生态问题,较少反思自己的都市消费习惯、都市造城理念、都市生活方式,如何不断积累对中国生态问题的庞大压力。事实上,不管你去大理、丽江、稻城、九寨沟、香格里拉,只要进入一个小城镇或者旅游区外围的农村小卖部,都可以看到大量产自城市的大宗生活消费品(不少为假冒和伪劣,农村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这些产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最终成为无法降解的污染品。但是,在任何一个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来自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的风物,基本上是代表具有医疗性、生活时尚、宗教性、乡土性的"滋补品"和"自然物品"。真正的公共环境运动和生态革命的出路就是回到城市、回到都市人、回到现代性、回到生活方式的反思、回到污染的元认知。未来中国城市的生态未来,取决于都市人的自觉、自在、自为、自责、自律、自省。围绕着城市的现有格局,尤其是城市垃圾的"文明遗产",应有更多的环境组织和项目进入,不应停留在宣传栏海报和公益宣传上,应该通过设计、知识、技术、行为干预来整体修正城市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