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略偏宽松”

2016-02-29 12:01:26    来源:协会秘书处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2月26日于上海揭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波诡云谲,中国的政策走向备受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谈及现行的货币政策时,首度提及“略偏宽松”。他还强调,中国制定货币政策不会过度基于外部经济。
周小川在发言中表示,鉴于目前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形势,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同时会不断观察,适时调整,未来则将继续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这是央行首次提及“略偏宽松”,此前的表述一直是“稳健”。
在央行当日发布的一份书面问答中,对此似有进一步的阐述。在回应外界对中国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货币政策“放水”、进一步“加杠杆”等质疑时,央行回答,1月部分数据确实较高,但考虑到主要是传统中国新年因素使然,人行一般不对1月的数据作过分反应,而是更倾向于节后稳定一段时间后再适度引导,并会高度重视总需求的调控和杠杆率的变化。
稍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被问及资本外流会否影响货币政策,周小川进一步指出,中国作为经济大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考虑宏观经济整体情况,使国内经济更加健康发展,不会过度基于外部经济或资本流动来制定宏观政策。在他看来,从过去偏重于数量型,逐渐转向更加注重于价格调控的货币政策体系,利率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率信号要清晰,还要逐渐建立利率走廊。
近年来国际上对依赖货币政策有不同看法,周小川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有助于缓解和度过危机,加快了复苏,但别的政策也应该跟上,货币政策若使用过多,有可能出现效率递减。
近期中国外汇储备下行较快,1月份单月降幅达到近千亿美元,外界担忧若趋势持续,或加剧人民币贬值预期。对此,周小川回应,外储就像水库,始终都在变动中,不会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到了拐点之后就会下行,资本流动多数情况属正常。至于多少外储才是安全底线,他认为学术上对此有诸多观点,但目前无需担心中国对外支付能力,中国的外储会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
周小川并强调,经济基本面对稳定金融市场至关重要,由于金融市场各个板块互相影响,政策制定时确实应倍加小心,但也不能缩手缩脚,对中国经济有实际性改善的举措,如供给侧改革要果断推行,出了问题可以适当弥补,“关键还是经济基本面,如果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即便金融市场反应过冲(指过度),也会经过短期波动,回归正常。”
2015年12月通过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央行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周小川提到,一篮子货币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一篮子货币里,权重最大的还是美元,在三种人民币汇率指数中,美元都起主导性的作用。
谈及中国金融监管机制,周小川则坦言,2015年金融市场的动荡让他反思,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表现出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故有作出调整的压力,目前正在研究中,但对新体制是否有利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有效运行会有所考虑。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