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九大建议

2020-04-27 12:29:3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冲击,进一步拉大了地方间的差距。可以说,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些损失已经造成了,有些影响还在逐步显现,这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从经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季度负增长的情况。一季度进出口都是下降的,出口同比下降11.4%,进口同比下降0.7%。因此,要充分评估当前疫情和疫后的经济形势,做好应对复杂环境的准备。

疫情过后,世界肯定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世界经济格局必将发生一些新改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会出现新的调整。全球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高级贸易、人流物流的方式也会有新的变化。

基于对各方形势的分析,我判断:

一是疫情短期不会结束,它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将会进一步蔓延,全球贸易会大幅下降。

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会缩短,各个国家趋向自建产业链,目前已有这方面的苗头。

四是经济全球化将增添变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重塑进程必然会加快。

五是我国将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在需求侧与供给侧同时发力,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那么,疫情下该如何发展地方经济?总的建议是盘活存量,用活增量,激活变量,做好加减乘除。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对疫情严防严控。严防严控的关键是严在防控的意识,严在自控自律,严在日常防护措施,至于说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采取的过分严厉措施,应该按照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作为地方来讲,不能长时间停摆,必须根据疫情变化,对过去的隔离措施作出适当调整。

二是抓紧复工复产。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风险划分,差异化分区分类推进复工复产。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现在中央和地方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一方面要把这些措施落实、落细、落早、落快,落实到救助那些低收入困难群体身上。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际需要,适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要培育好特色经济。作为地方来讲,根据当地的资源、区位、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有利条件、优势,积极培养、培育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比如,发展地标性的一些农产品,特色旅游等。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是重视粮食安全。近年全球火灾、蝗灾等灾害频发,疫情下一些国家禁止粮食出口,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粮食安全。从地方来讲,有一些是粮食主产区,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千万不能弱化粮食主产区这一优势。

五是发展好产业链的集群。我国有一个很大优势,就是产业门类,特别是制造业的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条比较完整、比较长,而且这些产业链纵向、横向之间都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产业的配套互补性也很强。发展地方经济应该充分利用和扩展这一优势,又要稳慎地招商、引智、选资。

六是我国仍是吸引外资的热土,地方要稳健慎重招商选资。我们疫情控制得早,控制得快,进一步增加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实际上,外资外商普遍看好中国市场。今年2月到3月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面对疫情之下的失业情况,上海虹桥商务区首批重大项目集中进行云签约,一些知名外商、外企踊跃参与,总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形势很好。各地都可以用好这一大环境优势,稳健慎重招商选资。

七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经济越发展,收入越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金量”就越高。各地应该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分类,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生态保护,搞好地区的开发和生态保护。一些先发展地区、发达地区特别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该补的课一定要尽快补,欠发达地区、后发展地区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是越来越升值的最大本钱。经济越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更加宝贵。

八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地方政府和当地所在的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早转早主动,谁转得好,谁的实力就增长得快。大力发展地方的数字经济,既要注重发展数字化产业,更要积极推进产业的数字化,全面提升地方经济数字化的规模和水平。数字经济两大块,一个是数字产业,包括硬件、软件;另外一个是传统产业、实体制造业,提高这些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当然,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经济、产业,同时包括社会、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数字化转型。

九是改善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点非常重要。很多企业投资不是看哪个地方减税让利的幅度最大,关键是看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怎么样,服务水平怎么样。把营商环境解决好,真正使企业和投资者放心、安心。

地方经济的发展当然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国的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大环境。从国家层面讲,当前最需要做的是通过提高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等等措施筹措资金,加大补贴、救助、减免税的力度,帮助一些地方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渡过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

总之,疫情之下,乃至疫情之后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盘活存量,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盘活存量。要用活增量,稳慎地招商引智选资,加快数字化转型。激活变量,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要素市场,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
 

相关文章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