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部分经济学家日前对QFII予以高度评价

2010-08-26 15:24: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委员会主任巴曙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QFII制度实际上就是在保持外汇管制的条件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个阶段性的渐进式战略中的其中一步。从相关地区实施QFII制度来看,QFII开始引入的时候,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大,有一定的投机气氛,投机性质比较强,而且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不大,就是价值型投资还不是主导性的投资理念。实施QFII之后,在投资理念的变化,投资者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谈到QFII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巴曙松表示,首先,它只是整个资本市场开放中的一步,我们要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把资本市场的开放推向深入。比如从海外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开放,首先是间接投资阶段,其次是有限度的直接投资阶段,到全面开放的直接投资。那么这个时间有多长呢?从台湾地区的情况看,它实施QFII是1990年12月份,但是它全面放开境外对境内市场的投资是1996年,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所以抓紧过渡时期,调整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是决定开放程度的很重要的因素。

  针对下一步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趋势,巴曙松表示,我们可以预期,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提高,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就是从配额上来说,QFII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配额投资制度,这个配额可能会扩大,QFII所投资的总量占整个市值的比重会提高,这个从早期的导向作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市场缺的并不是资金,我国银行高速增长的储蓄就是一个证明,我们缺的是理性的投资理念,缺的是国际化的投资理念、交易理念,QFII实际上在这个方面能起到导向作用。

  经济学家韩志国表示,QFII对于中国股市的意义显然并不在于入市资金量的变化(中国股市目前显然并不缺乏资金),其对国内投资理念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至少将从四个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即境外投资者将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上市公司、在什么时机进入市场、以何种思路选择股票、以什么模式运作。这些方面显然比十几个亿、几十个亿美元的增量资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具意义。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考评QFII不能仅仅从资金面入手,而应该将其置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考虑。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阶段,与QDII一样,QFII也是一种过渡。但其显然仍具积极意义:其一,有利于规范投资理念的形成。其二,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其三,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有利于形成一个较好的国有股减持的局面。其四,从短期看,增量资金显然对中国股票市场是有利的;年内可能批准十家以上,引入资金15到20亿美元。

  徐宏源还表示,境外投资者的进入,对国内基金、证券公司将形成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国内基金、证券公司的研发能力将接受考验。但竞争、学习的过程,将使价值投资理念日益得到重视,"蓝筹"的概念也将深入人心。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王远鸿表示,目前,对市场的资金面而言,QFII的象征意义显然要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不会大,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带入的资金量很小,另一方面,开放了,境外投资者也不一定马上进入市场,另外,从技术上讲,外资进入也需要一定时间。但是,QFII显然会推动"蓝筹"概念的进一步确立,会推动投资理念的进一步转变,就这方面而言,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