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券商争先恐后 政府财务顾问“吃香”

2010-08-26 15:25:04    来源:解放日报

  最近,各大银行和券商正在争抢一块“香饽饽”———政府财务顾问:中银国际与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财务顾问服务框架协议》,工商银行给云南省政府当起了“理财军师”,南方证券、湘财证券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政府财务顾问业务。有消息表明,在上海的各大银行和大券商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此类服务,只等政府抛出“绣球”。

  为何大家突然对此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因为被“顾问”的对象是中国3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重组带来的巨大商机,很可能成为券商、银行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银行的顶头上司,在银行眼中政府不是客户,在政府心中银行也不是真正的服务机构。通过十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银行终于开始意识到政府不但是客户,而且是优质客户,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政府则开始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于是政府财务顾问应时而出,只是政府如今还多了一种选择:因为后起的券商也频频“暗送秋波”。

  留给财务顾问的空间很大。从资产管理、公司理财到立项咨询、项目融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企业重组并购———有了财务顾问,政府不再为企业或项目做融资贷款的担保,而是直接交给银行和券商来操作,而银行、券商不再直接提供贷款,摇身一变成了“当地资源的推销者”和“项目启动的参与者”。

  政府财务顾问带来的是双赢结局。对政府而言,由于其本身并非专业的金融机构,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对于股权配置、明晰债务资金等问题往往“原则”规定多于“技术”支撑,引资时一般很难完全按照投资者的要求披露完整的相关信息,因此直接为企业融资的成功率不高。而有了专业背景和信用支撑的银行、券商的深度介入,就让投资者吃了定心丸,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加速国有资产的优质化进程。对银行和券商而言,由于政府需要“顾问”的项目都是大手笔,而敢于接这些“大手笔”盘子的企业,往往又都是银行的高端客户,因此银行可以通过提前参与,最大限度地控制借贷风险。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让银行和券商原本单一的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银行、券商和政府如此近距离“亲密接触”,也可能出现金融风险。第一,财务顾问的选择过程不太明晰;第二,应急机制尚未建立;第三,谁来监管“财务顾问”?如何防止个人“寻租”现象发生?虽然目前尚未发生此类“顾问丑闻”,但对财务顾问的监管,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先行制定规则。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