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种族仇恨的根源之一

2004-05-11 12:18:16    

全球化似乎是当今的世界潮流,近20年来,美国推动并主导全球化,声称扩大自由、市场及民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但反对全球化的声浪正在升高,不仅有组织化的反对势力---如跟世界经济论坛针锋相对的世界社会论坛,还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最近,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新书《世界着火》,从另一个角度、以大量材料说明另一种情况:市场力量使财富集中于外来的、支配市场的少数种族手里;民主则加强了本地贫困人口的政治力量。这种情况下,自由、市场、民主将导致灾难性的种族仇恨和社会不稳定。
蔡美儿使用的核心概念是支配市场的少数,后来,她把这个概念扩大到整个地区乃至全世界,如在中东占支配地位的以色列、在全世界占支配地位的美国。
在西方以外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支配市场的少数族群跟本地多数民众的矛盾和冲突非常普遍。70年代初,印尼的苏哈托推行面向全球的自由市场政策,结果外资大量涌入,善于经营的华人取得惊人的成就。98年,占人口3%的华人控制了70%私人经济。印尼的华人控制了所有最大的企业集团,10亿富豪都是华人---唯一的例外是苏哈托的子女们(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靠华人的经营才能)。一些华人巨富也利用了与苏哈托家族的腐败关系。尽管80、90年代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2亿印尼本地人的生活,但他们对华人的仇恨和敌视与日俱增。98年5月,苏哈托被迫辞职,并爆发了反华暴乱,三天之内,华人住宅和店铺被焚毁,2000人死亡,1000亿美元华资外逃(主要是新加坡),印尼经济至今一蹶不振。
早在50年代,华人控制了菲律宾的零售业。1953年麦格赛赛上台后,搞排华的菲律宾化,把华人控制的粮食业国有化,并使华人难于取得菲律宾国籍。1965年马可斯上台后,实行新宪法,华人较容易取得菲籍。现在,仅占人口1%的华人,控制了菲律宾私人经济的60%,包括四大航空公司,几乎全部银行、酒店和购物商场及大集团企业。蔡美儿本人的家族拥有塑胶集团,她的姑母94年被菲籍司机杀害,两名女仆是同案帮凶。此案不完全是谋财害命,也包含种族嫉恨因素,事实上,菲律宾华人遭绑票案件层出不穷。华人也控制了缅甸仰光和瓦城(曼德勒)的商业、房地产及利润丰厚的柚木业。越战后,华商重返越南,占人口3%的华人控制了胡志明市(西贡)50%的商业活动,在轻工业、进出口、购物商场、私人银行业占支配地位。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有类似的情况。华人在马来西亚的人口比例最高,约占30%,他们控制了市场资本化总值的70%。这些地方,华人并非唯一的支配市场少数,但反华情绪高涨丝毫不值得奇怪。
在拉丁美洲,欧洲裔白人主导着印第安血统的土著;人数极少的黎巴嫩人、以色列人也非常成功,而且不仅在经济领域。厄瓜多尔刚被赶下台的前总统贾米尔马胡德、阿根廷前总统梅南都是黎巴嫩人。在俄罗斯,7名财政寡头中,有6名犹太人。在南非,原来的白人殖民者仍控制着矿业、银行、大公司及80%的土地。白人支配南非市场凭藉的不是他们的企业精神,而是深厚殖民根基。
只占人口不到1%的白人控制着津巴布韦以商业化农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民选总统穆加贝领导黑人强占白人农庄,并不难理解。在东非的肯尼亚,支配市场的是印度人,他们被称为东非的犹太人。在西非,黎巴嫩人占支配地位。
种族仇杀最惊人的是卢旺达,94年春天和初夏,多数族群胡图人在100天里,屠杀了80万支配市场的少数族群突契人---其背景是,90年代初,政治自由化加强了胡图人的政治力量,大屠杀是多数意志的表现。
一个趋势是,市场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民主化则加强了多数人的政治力量,使族群矛盾一触即发。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推广放任、不加调节的自由市场,但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放弃这种策略。加上美国输出的多数统治、不保障少数利益的民主,结果就造成爆炸性的局面。
作者还把支配市场少数的概念推广到全世界:2.21亿阿拉伯人对520万犹太人是群众性种族民族主义运动反对支配市场少数的经典性实例;美国之所以遭到全世界的嫉恨,除了它的外交政策、文化霸权之外,还因为它的市场支配地位。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推行全球化、输出自由市场民主,最符合它自己的利益,结果却是造成了各种复杂的矛盾。不过,蔡美儿并非根本反对自由市场民主的推广。她说,对发展中国家及后共产国家来说,长期而言,自由市场民主也许是根本出路,虽然短时间内是问题的根源。(香港《信报》经济评论)Back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