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极具进攻性的“中亚战略”中国须抛掉幻想

2004-09-07 16:45:16    

   目前,中日的能源争夺几乎无处不在。世界上凡是有石油的地方,中国人和日本人几乎就是如影随行。中俄“安大线” 输油计划受挫,日本“功不可没”。但日本好像并不想就此罢手,还想通过“帮助中亚诸国另寻出海口”,阻止中国打通中亚油气管线的战略意图。9月2日,日本外相川口顺子结束了对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以及蒙古为期9天的访问。这是日本外相时隔多年后再次访问中亚,表明日本重新启动了中亚外交战略……   
 
日本与中亚之间确实存在结成“联盟”的共同利益契合点
  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里海石油储量预计可达2000亿桶,名列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名列世界第三位。早在1997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就提出了名为“丝绸之路外交”的中亚外交战略,其主要内容是进行旨在增进互信的政治对话和在能源开发方面加强合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日本的中亚外交战略实施不尽如人意。   
    川口这次中亚之行的目的,就是继续谋求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发言权”,并开辟日本新的能源进口渠道。川口此次中亚之行的重头戏是“中亚+日本”外长会议。8月28日,首次“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议讨论了日本与中亚关系、中亚安全等问题。应该说,首轮“中亚+日本”外长会议的召开,表明日本已正式启动回归亚洲的“全方位地区战略”。据分析,自反恐战争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掌握石油供给源成为主导亚洲的战略制高点。因此,日本一改战后重视石油采购,轻视石油开发的战略,开始实施自主开发石油、抢占石油供给源的新战略。而当前中亚油气的西出海口多受制于国际石油资本,且比邻中东动荡区,不仅不利于中亚实现独立的石油战略,也不符合日本借中亚油气主导亚洲的战略利益。为此,寻求新的出海口,实现“油气东送”,成为日本和中亚结成“联盟”的共同利益契合点。  

重启“中亚战略”更是日本牵制中国的一招“妙棋”  
  众所周知,中亚五国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特别是近来“上海合作组织”开始积极探讨地区经济合作,使这个合作机制正在表现“地区全面合作”的样板特性。如果这个合作模式形成,必将促进中国与中亚的全面合作,从而在地区合作模式上,使中国占据“先手”。这对于一贯争夺地区化主导权,建立全球竞争“腹地”的日本而言,毫无疑问是很尴尬的“困局”。为此,日本必须尽早“立子夺目”,作战略布局,牵制中国。  
  从战略资源上看,目前中国“西气东输”全线贯通,为传统的“丝绸之路”衍生滚滚油气贸易洪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显然,日本通过加强与中亚合作,在资源战略上牵制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从川口外相在中亚的发言不难看出其通过“帮助中亚诸国另寻出海口”,阻止中国打通中亚油气贸易的战略意图。作为其手段,日本一方面许愿将提供包括财政支援在内的经济援助,另方面则游说中亚接受其“地区铁路网”构想,随后再铺设一条通过阿富汗的铁路,与其海洋战略“接轨”。此外,由于日本在铁路技术和建设上具有相对优势。铁路相关产品的出口关乎日本重工业能否在新的经济复苏中复活。如果中亚各国联合建设地区铁路网,并以此作为运送石油出海的新手段,必将为川崎重工等日本重工业企业带来丰厚的现实利益。

中国可以“双管齐下”地打掉日本在中亚的如意算盘
    综上所述,日本重新启动中亚外交战略的目的,一是争夺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实现日本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二是在中亚地区扩大日本的政治影响力,并争取中亚各国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日本的如意算盘并不十分乐观,连日本媒体也认为,由于中亚各国的民族构成复杂,经济差距也很大,日本与中亚在经济和反恐等方面的合作能否一帆风顺,日本的中亚外交战略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因此,中国显然是大有“文章”可作。
首先,反击日本“中亚战略”的切入点应放在发展经贸关系上。
    因为无论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还是独立不久的中亚国家,都迫切需要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从贸易情况来看,中亚五国2003年与中国的经贸额为40亿美元,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0.5%,比重不大。但是,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的主要是国内短缺的原材料,从长远来看,石油天然气等进口将会大量增加,有利于解决中国原材料短缺的困难。中亚国家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日用消费品和其他产品,满足本国国内需要。互补的经济结构弥补了贸易额相对量少的不足。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遇到资源不足的难题,自然资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从经济技术合作来看,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对解决中亚国家资金不足有一定的作用,中国在中亚国家建立的合资企业,如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纠宾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表制造公司等,都为有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好评。 
  亚欧第二大陆桥是中国通往欧洲和西亚的交通大动脉,中亚国家是其必经之路。欲使这条大动脉活起来,离开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也难以实现。
  中亚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有的国家石油收入颇丰。哈萨克斯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外投资能力,而且该国鼓励发展国外市场。中国西部大开发希望外国企业参与,中亚国家将会对此做出贡献。 
其次,中国还应注意在国家地缘战略上有所作为。
  一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外交方针政策,巩固和提升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这是应对中亚地区变化和保证中国利益的最佳选择;二是要使上海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使它成为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的有力工具;三是发展民间合作,开展文化外交,增强互信,消除妨碍关系发展的误解和疑虑;四是面对中亚群雄逐鹿,应该注意战略策略,运用矛盾学说,抓住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破坏我国战略利益实现的势力;五是在主要防范来自中亚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我国的滋扰的同时,也要对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保持高度警惕,特别要防范国际反华势力与“三股恶势力”暗中勾结,破坏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日应走出对抗阴影,重新思考能源政策
    现在,日本两国已经各自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早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而日本又是中国重要的投资国,两国显然应该通过理性的思维,在石油问题展开双边合作,以避免第三方“渔翁得利”。然而,两国当前的政治关系又使得这种可能性变成微乎其微。正如英国能源专家斯皮德所指出的:“中日目前在寻求扩大能源来源方面相互拆台实际上反映了双方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战争给两国民众造成得猜忌和仇恨太深,要想化解仇恨,真诚合作,并非短期可为之事。既使双方政府希望合作,民众也未必会顺应。中国民众强烈反对采用日本技术铺设京沪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
这位英国能源专家建议,中日两国政府应当重新思考自身的能源政策,争取从争夺、对抗走向合作。因为能源是市场运做的一部份,要通过市场得到能源,而不是一定要由本国政府直接控制才算是确保了战略安全。因此,欧洲国家可以很好地在能源方面展开合作,从而降低了经济成本。
    尽管这位英国专家的话很有道理,但似有“各打五十大板”之嫌。实际上,正是“心胸狭隘”的日本率先挑起了这场对两国“弊远大于利”的能源争夺战。日本有识之士的表态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在日本石油公司中雄踞老大的新日本石油公司总经理渡文明最近指出,中日两国争夺资源是没有意义的,这只能给双方带来损失。他透露,新日本石油公司就与中国联合石油公司有协作关系。因为中国能从国外运进原油,但没有充足的炼油厂而不能生产汽油。而日本的设备是有富余的,为了有效地使用炼油厂,新日本石油公司受中国石油联合公司的委托进行生产,然后再把油品运到中国。渡文明认为,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应该是在环境、经济性、效率性等方面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而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应该组成一个同盟。三国的需求如此之大,该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对三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实现中日在能源领域的“共赢”合作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不管中国方面表现出多么大的诚意,只要日本方面坚持对抗的冷战思维都是枉然。因此,在双方出现能源领域“共赢”合作曙光之前,中国还是要立足于凭借自身实力击粹日本严重威胁中国战略利益的“中亚战略”,而途径当然是外交与经贸两条战线“双管齐下”。文/亚博联合咨询北京经济观察员   张胜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