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面临重大转折

2005-04-25 09:38:29    

中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尚未远去,对于钢铁行业的调控又跃上前台,而且上镜率出奇的高。3月30日、4月13日、4月20日,国务院的三次常务会议都把对钢铁行业的调控作为了重点内容,而且20日的常务会议还第一次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与此同时,在4月1日取消钢坯出口退税的基础上,国家将从5月1日起将钢材的出口退税从13%降低到11%。如此密集和连续对一个行业发出调控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之路面临重大转折……

 

需求旺盛让钢铁行业更加被动

 

国家统计局4月20日“罕见地”提前公布了一季度的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在所有人都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时候,关于钢铁行业的一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1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重工业增长16.3%;轻工业增长16.0%。分产品看,发电量、原煤、钢材分别增长13.0%、9.1%和22.4%,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机、传真机分别增长57.5%、23.9%和34.1%。

轻工业的增长无可厚非,但钢材产品高达22.4%的增幅却格外与众不同。要知道这是在国家抑制钢铁生产的形势下发生的,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信息中用了这样的词语来描述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成果:“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8亿元,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39.9%,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86.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0%,铁路投资增长4.3倍。水泥、冶金等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和1.4%。”

不难看出,22.4%的高增长是在投资下降1.4%的条件下实现的,也就是说全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仍在高速状态下运行,即使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也无法阻止工业增加值的高速增长。

笔者认为,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原材料,钢铁行业增加值的快速上涨,充分反映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现状。国家在去年宏观调控伊始就把钢铁行业列为重点对象,在“铁本”事件之后,全国的钢铁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批的钢铁项目暂缓建设或被取消,一时间钢铁行业受到严重打击的观点被多方引用。但是在这背后,钢铁需求的不断增长,对钢铁行业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例如,各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开工,房地产热潮的不断扩散等。钢铁行业的迅速升温拥有天然的“土壤”。既然不能以普遍治理的手段来限制钢铁行业生产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果,那么只能从钢铁行业本身下手解决问题。

 

削弱出口退税只是调控政策的前奏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持续高增长,使得对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全国钢产量达2.72亿吨,进口铁矿石高达2.08亿吨,同比增长40.5%,进口依存度快速上升到50%,2005年铁矿石进口还将继续上升。与此同时,国际铁矿石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本次价格上涨将给中国钢铁业增加巨额成本。面对这种需求和价格不断增长的趋势,国内铁矿石紧张的局面可想而知。因此在铁矿石价格上涨后不久,4月1日,国家开始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笔者认为,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很显然是不鼓励钢坯出口,主张国内生产的钢坯本国使用为主。在钢坯出口退税取消以后,钢坯的出口增长幅度会急剧下降,当然对原材料铁矿石的需求增长速度也将减缓。

但是必须看到,该政策的实施肯定是对钢铁行业的又一次强大冲击,尤其是对出口钢坯的钢铁生产企业。2004年中国共进口钢坯386万吨,出口钢坯606万吨,钢坯钢材出口退税额57亿元,首次出现钢坯全年净出口良好局面。2005年以来,钢坯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2月份中国共出口钢坯84万吨,同比增长713%。预计2005年出口钢坯700万吨,以每吨3200元和13%的税率计算,共退税29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3.6%。出口退税的取消就意味着全行业利润的普遍下降。

就在21日,又有媒体披露,国家拟从5月1日起将钢材出口退税从目前的13%降为11%,相关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这将是继钢坯出口退税4月1日起取消后又一重大的“钢铁新政”。而且这也是一种大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在研究降低甚至取消其他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以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状态,并保护环境。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已先后取消了铜、铝和镍等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又取消了电解铝、铁合金等商品8%的出口退税额。

  笔者认为,税收政策是国家控制高耗能资源投资和出口的重要举措,降低直到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将是政策所趋。此项政策出台后,将会出现钢材出口减少,国内钢材价格下降的趋势。

尽管受涨价影响,国内全年进口铁矿石将多支出40亿美元。可如果增加钢材出口,即使每吨多卖100美元,多增加1000万吨出口的钢材也只是多10亿美元。对整个经济发展而言,钢铁行业和下游行业的成本,无非是左边口袋和右边口袋的问题,更何况把污染留在国内,而要治理污染的成本绝对远远高出这10亿美元。从这一点来看,为了那点加工费而带来铁矿石需求的过度增长,使得国内的真正需求被拖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膨胀那更是得不偿失。因此利用税收杠杆对钢铁行业的生产行为进行指导,减少初级钢铁产品的生产,从而相应地减少因此产生的各种能耗。

 

国务院密集会议预示钢铁行业重大转折

 

尽管国家已经开始运用税收政策调整钢铁行业进行指导,但是国内高度旺盛的钢铁需求却不是税收政策所能独自解决的。尤其是如今国内各省市均提出了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包括体育场馆、铁路、城市建设等众多不能简单停止的项目,类似去年那种通过减少在建工程项目给钢铁行业“降温”的做法已经变得不切实际,只有从钢铁行业自身出发,从供给层面想办法,才能取得“不伤及无辜”的效果。

而国务院在近四次常务会议上三次提到了钢铁行业的治理整顿,也表现出了国家的迫切心理。

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钢铁供求被摆在了显要的位置。会议分析了钢铁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强调要进一步搞好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要严格控制钢铁产品出口,尽快落实取消对钢坯、钢锭出口退税措施;加强铁矿石进口协调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铁矿石经营秩序;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两周后,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调整进出口结构,积极运用税收手段,切实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适当增加能源、重要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一周后,也就是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破天荒”地审议并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笔者认为,纵观上述三次会议,第三次会议中《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出则是最具有“杀伤力”的调控手段。《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核心内容包括政策目标、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贸易政策等。而制定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目的,则是进一步规范钢铁投资程序,指导全国钢铁企业的投资行为,做到投资有章可循,以制止钢铁工业盲目发展的局面,全面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素质,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钢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依据。这样一方面抑制了各地兴建钢铁项目的冲动,保证了土地、信贷、环境、能耗等各方面利益的完整平衡,另一方面也为宏观调控的稳步开展直至最后取得成果打下基础,从钢铁层面遏制固定资产猛增的势头。

4月20日会议提出的八项任务,其实是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指出了重大转折的方向。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