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要实业精神

2011-11-09 11:02:34    来源:亚太博宇


中国并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实业精神。实体经济衰落永远是最大的风险,明确地提出"实业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当前乃至长远的经济繁荣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温州拟招安千亿民间资本

温州市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近期温州出现的"群体性的企业关停倒闭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前期"跑路"的温州企业主已有15人回温州或恢复联系。但是,目前温州中小企业整体情况如何?如何应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资金链断裂"?扶持政策能否从根本上"救助"温州困难企业?上述诸多问题,依然未解。

目前普遍的分析认为,温州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等,但资金链断裂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造成资金链断裂主要是民间借贷还不上。据调查,温州今年企业民间借贷规模约1200亿元,比去年增长50%,达到了历史最高,占到了温州贷款比例的20%左右。他表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率基本在30%~60%,部分甚至达到了150%、180%,这样高的利率,一旦还不上,就只能关门了。
对此,温州政府认为,虽然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但温州民间资金储备丰沛,银行储蓄大概有8000亿~12000亿元,由于恐慌情绪存在,很多人不敢把银行储蓄投入到流动上来。为此,《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上报上级部门等待审批,此前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资本将成为改革关键。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俊表示,"年内先行启动10至15家小贷公司,为高位运行的民间资金'减压'。"作为金融改革的实验区主要措施之一,将成立 "民间资本服务中心""民间资本基金""温州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流动。

治疗经济问题不能靠西医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而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拯救中小企业的关键,以至于从各层政府到民间舆论都将精力放到了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但实际上,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治疗方式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面对的深层次问题。治疗中国的经济问题,依靠中医因天之序得法门来调理中小企业的问题似乎更适宜中国经济的大环境。

目前国家出台的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对温州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跳楼""跑路"等事件基本得到了遏制,极大增加了企业家的信心。不过,这点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如果要根本上解决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分析认为,对于改革方面,首先继续减税,进行增值税在内的税收改革;其次加快金融业开发力度,力推民间信贷合法化;再次,我国投融资体制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完善债券、股权市场。当前中小企业要尽快走出困境,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货币政策,地方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逐步落实,资本市场进一步提供融资支持,等等,同时需要企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今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间利润日趋摊薄,中小企业想生存下去,在外部政策环境同等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创新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政府如何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政府发挥经济导向的主要课题。这也是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支持。

中国经济需要实业精神

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风险还不是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中国并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实业精神。实体经济衰落永远是最大的风险。温州高利贷泛滥既有供给的原因,也有需求的原因;既有政策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而更深层次却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陷入困境的真实现实。高利贷等地下金融繁衍生殖源于金融市场的二元分割,这种非正规金融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制度补给和替代,但也形成了利率管制下资金价格的扭曲。高利贷的需求方主要是中小企业,今年以来信贷政策收缩,市场流动性开始吃紧,但市场融资需求旺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导致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导致资金供需加速失衡。于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形成了位差,地下金融更有了填平其资金"水位"的机会,导致民间利率奇高。但高利贷兴盛也许只是现实的一部分。应该讲,高利贷不是造成当前温州困境的原因,而是一个结果。温州是民营经济做实业起家的前哨,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多数为小型企业)。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企业靠加工贸易和产业链协作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然而,近些年,由于政策红利下对外向型经济的路径依赖,温州产业基础变得十分薄弱,要素支撑不足,创新的瓶颈和产业升级压力使得大量实业企业纷纷外迁,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日益严重。

在中国的一些区域,如珠三角、鄂尔多斯等地区同样存在这种现象。资本都是逐利的,它会在不同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之间作出比较。一直以来中国的产业资本利润率回报十分丰厚,1998年到2008年,中国一般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而这种高利润率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资源价格的扭曲。中国以其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和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克服了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成为资本获取价值的"洼地"。近年来,由于红利的减少,劳动力、土地、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制造业行业利润率越来越薄。除此之外,不仅靠实业起家的众多民营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一些大型国企也不甘寂寞。当这些资产领域产生预期利润率大大超过甚至成倍超过制造业的利润率时,就会导致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向房地产行业。大量的资本沉淀于房地产等资产领域,经济泡沫化和产业空心化的倾向已经开始在局部地区显现。这样,为了偿付借贷成本,高利贷借来的资本只能回流到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进而形成恶性的资本循环和风险链条。

解决民间借贷的金融乱象,并不是仅靠放开非正规金融管制,让民间借贷"正规化",或是一些短期的应急之策。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的困境需要全局观。应该讲温州拉响了中国经济的风险警报。中国的确到了经济转型的危机时刻。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渐行渐远,中国未来的可持续的增长动力还在于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并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实业精神。实体经济衰落永远是最大的风险,从日韩、拉美等地区的经验教训来看,明确地提出"实业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未来中国突破技术创新瓶颈、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实体经济再造,对中国当前乃至长远的经济繁荣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