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经贸协作改革国企

2010-08-26 15:33:50    来源:凤凰卫视

    6月30日消息:香港商报报道,国务院在今年4月份所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家经贸委有所不同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是集中监管中央所属的196家大型或重点国有企业,甚至将30至50家目标国企打造成为国际级巨企,以配合“十六大”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中特别强调的“走出去”新策略。


经贸委则宏观地处理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改革,并培植中大型企业,以减轻国企在国家加入世贸后逐步开放产业与市场“引进来”的新竞争冲击,甚至提升企业经营和回报能力。此两大部门须协助国企深化改革和改制,以加快“私营化”的发展步伐。


国资委监控重点国企


据《中国证券报》引述国资委研究中心的报告表示,国家要将现时直接拥有的逾9000家国企,大力削减至1200家,减幅高达86%。从已发表的资料和声明中推论,国务院两大部委的分工分别为:


(1)新成立的国资委会,重点管理196家总资产值约6.9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和重点国企。


(2)经贸委协助国家现时直接拥有的9000多家国有企业的大多数,进行改革、重组、?v合,使它们进行“私营化”,最终使中央只是直接拥有占现时总数约14%的国企中的83.66%单位。


馀下的数以千计的国有企业,同样要加强重组步伐,而国资委研究中心的报告预期,重组资金会来自包括香港上市公司、外国的组合投资等境外资金以及企业的管理。


国资委和经贸委今后减少所拥国企数目所采取的做法,主要有出售资产和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套现。内地近年实际已有零星的出售国企资产,而大多仅止于港市红筹股企业?v购其母公司所拥属国有的项目,深圳等个别地区则在好几个月前作出十分罕有的拍卖,便再无新一轮活动,相信这与国家要尽量避免企业的管理层或趁机中饱私囊的黑幕重演有关。


在国资委成立后,国有资产的转让、?v合、出售甚或改制上市招股,均由此专责部门审计资产、核实数据资料、辨明股权与产权等多方面的重点问题,再进行严格批核,使国有资产不再一若近数年般大量流失。但在出售A股国企资产时,买卖双方还面对市盈率现处偏高水平的困扰,订定合理价或作出相应折让,并不容易。


经贸委扶植中大企业


尽管财金部门暂时中止前一段时期所拟定的减持国有股方案,使深沪股市的压力稍减,惟国家减少直接持有国企数目,部分上市国企更迈向“私营化”的道路,显然是中央坚定不移的国策,故此订定对买与卖双方有利的法门是当务之急。


减持国企使之私营化


尽管国资委会在未来三数年间,减少直接控制的国企数目,惟仍继续保留凡1200家之多,而这些国企,该属航空、电力、电信以至钢铁、石油等属与国家战略和重点资源等有关的行业的重点机构,亦为中央挑选出来作为打造30至50家国际级国企的目标。港市H股中,不少属优质、重点产业的国企,有可能成为跨国企业并“走出去”,是投资者寻宝的对象。


资本市场角色甚重要


经贸委须培植大批有实力的中大型国企,实际的工作并不轻松,即:


(一)加快国有资本的重组、流动,明确股权、产权等问题,通过股权转让、回购、置换等方式引入多元投资主体,降低国有股比例,以便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并积极推动和支持大多数国企改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的集资功能募集更可观的资金,扩容增产,提升生产、经营和盈利回报能力。


(二)现时上市的国企须透过积极扶持的做法,使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并促进优质资源和重点项目向符合产业政策及具有龙头支持作用的企业集中起来。


由此可见,深沪证券交易所和资本市场,在国资委与经贸委深化整固改革国企和培育具实力的优质国有企业的巨大工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协作角色:


(a)经贸委和国资委协助目标国企改革和改制后,将企业安排在深沪上市,套现减持。


(b)让现时在深沪两市挂牌买卖的国企A股股份,以合理价流通于市面。


这使国家在过去数十年培植出来的近万家直接拥有的国有企业,在入世后不仅不为外来竞争者所侵蚀,反而透过相互竞争和合作而壮大起来,在“引进来”的同时,能确确切切地“走出去”。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