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业业绩前高后低

2010-08-26 15:37:43    来源:证券时报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李静 翁健 


      [摘要] 今年1季度国内石油化工各行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和税前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1%和249%,但与去年4季度相比,除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继续保持增长外,其他子行业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2002年1季度石化行业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低迷,从2季度开始,石化行业逐步走出低谷,第4季度普遍取得全年最好业绩。2季度受SARS疫情影响,我国GDP增速较1季度放慢,市场需求减弱,原油价格的回落也使得石油石化产品价格迅速下跌,2季度我国石化行业业绩将有所下滑。预计今年石化行业业绩将呈前高后低走势,总体盈利水平好于去年。

  (中经评论·北京)石化业处于发展周期的上升期
  
  综观世界石油化工行业近20多年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般7~9年为一个周期。影响石化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因素很多,比如世界经济形势、原油价格、市场供需状况以及一些突发意外事件等,但市场供需变化是影响周期性发展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当世界经济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市场需求旺盛,原油价格也比较适中,此时石化产品价格处于较高位置;当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原油价格低迷,石化产品价格也处于低谷。此外,一些突发事件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今年3月爆发的美伊战争,都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从而推动石化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扬。
  
  石化工业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可通过石化产品的价格波动得以体现,石化产品价格曾先后于1979年、1988年、1995年达到过价格高峰。据估计,未来1--2年内,世界经济将逐渐复苏,全球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下一个石化产品价格周期高峰将在2005年出现。
  
  国内一些大型石化企业如上海石化、扬子石化,已于2002年完成乙烯工程新一轮改造,乙烯和聚烯烃等产品生产能力都有大幅度增长,2005年之前这两家公司还安排了一些技改和扩建项目,届时产能还将有进一步提高;2002年年底齐鲁石化72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开始动工,计划2004年9月底完工。这些企业的扩建产能投产时机恰逢下一个价格高峰期到来之前,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1季度业绩同比大幅提升
  
  今年1季度我国GDP增速高达9.9%,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相关行业如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加大了对汽柴油、合成橡胶、车用塑料和合成纤维的需求。1~4月份,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产品产量同比大幅度增长,汽、煤、柴油产量合计为4559.06万吨,同比增长11.4%,乙烯产量198.18万吨,同比增长16.2%,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产量501.74万吨,同比增长13.7%,化学纤维340.94万吨,同比增长15.1%。此外,原油价格的高涨也在生产成本上支持了石化产品价格的上升,受益于此,今年1季度国内石油化工各行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和税前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1%和249%,但与去年4季度相比,除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继续保持增长外,其他子行业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2002年1季度石化行业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低迷,从2季度开始,石化行业逐步走出低谷,第4季度普遍取得全年最好业绩。
  
  2季度受SARS疫情影响,我国GDP增速较1季度放慢,市场需求减弱,原油价格的回落也使得石油石化产品价格迅速下跌,2季度我国石化行业业绩将有所下滑。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8%,同比稍有下降,但石油石化产品由于产能扩张,今年产量同比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布伦特原油价格全年平均价格预计在26美元/桶左右,高于去年水平,石化产品价格同比也将有5%~8%的增长,受其影响,预计今年石化行业业绩将呈前高后低走势,总体盈利水平好于去年。
  
  疫情影响弊大于利
  
  SARS疫情对我国石化行业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其通过对市场消费心理的打击、给生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造成不便、以及对下游相关行业的影响等方面间接影响到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比如SARS对合成树脂业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塑料制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月份有4种塑料制品产量出现下降,分别是农用薄膜、塑料人造革、塑料合成革、日用塑料制品,同比分别下降4.89%、2.93%、13.25%和3.34%;塑料制品和纺织行业出口定单明显减少,如此一来,必然会减少对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产品的需求;同时,为预防SARS疾病,消毒液用量迅速加大,烧碱、醋酸和苯类产品作为其生产原料、塑料桶作为其容器,需求增加,对相关石化产品价格起到一定支持作用。总体而言,SARS对石化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弊大于利。
  
  反倾销无实质影响
  
  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以后,根据协议,从2002年1月1日开始,我国降低了数千种商品的进口关税。一些国外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借此机会,大肆向我国低价出口产品。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合理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手段,采取反倾销等措施,有效维护了中国的进出口公平贸易环境。
  
  今年以来,我国商务部公布的有关石化产品的反倾销公告有10例之多,涉及的产品有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酚、己内酰胺、三氯甲烷、聚氯乙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每次公告的发布,对该种产品的价格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短期内对该种产品的生产企业形成利好,但对下游企业而言,生产成本却提高了。由于反倾销程序一般分为申请、立案、调查、初裁、后续调查、终裁、复审7个步骤,经历时间较长。在这段时间里,供需双方都会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不利影响,市场消费心理也逐渐适应,因此,即便终裁反倾销成立,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太大。
  
  关注子行业
  
  原油:跌宕起伏 维持高位
  
  进入2003年,海湾局势在美伊战争的影响下日趋紧张,国际油价承接上年的走势继续上涨,并创出两年内新高34.1美元/桶(布伦特)。其后在美伊开战的影响下,原油价格直线下挫至25美元/桶左右,几天内跌幅超过25%。在战事进展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原油价格维持在26美元/桶左右波动。今年1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30.66美元/桶,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16%;预计2季度为25.5美元/桶,全年均价有望达到26美元/桶以上,同比上涨4%,原油开采类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业绩将提升15%左右。
  
  考虑到伊拉克原油产量和出口的逐步恢复,及其对OPEC控制油价能力的进一步削弱,全球原油供应将呈现出宽松的环境,因此预计2004年原油均价将下降至25美元/桶左右。
  
  石化价格涨升 效益转好
  
  今年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承接上年走势继续上涨,在此推动下,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也一路上扬,汽柴油价格同比提高16%,聚烯烃涨幅在10%~20%之间,合成橡胶价格同比增长33%以上,合纤原料价格同比有20%~50%不等的涨幅,合成纤维价格涨幅也接近20%。受此影响,石化行业1季度取得突出业绩,一些亏损企业如石炼化、ST吉化实现了扭亏,一些企业如齐鲁石化、锦州石化1季度业绩好于去年全年。2季度石油石化产品价格迅速回落,市场又受到SARS疫情影响,行业经济效益较1季度必然会有所下降。目前疫情被控制,市场人气有所恢复,价格已出现回升迹象,而且石化行业正处于周期发展的上升期,整体基本面向好,今年石化行业盈利水平应好于去年。
  
  化纤:粘胶行业整体回暖
  
  今年1-3月份,全国生产化学纤维257.2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产17.7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3月全国生产化学纤维257.24万吨,同比增产17.71%。其中,粘胶纤维18.42万吨,增产19.07%;合成纤维233.88万吨,增产17.37%。但产销率下降,库存量有所增加。
  
  由于合成纤维市场尤其是聚酯纤维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粘胶纤维行业生产集中度比较高,单厂平均生产规模已提高到2万吨以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粘胶长丝还是唯一出现贸易顺差的化纤品种。2002年除丹东化纤外,7家上市公司粘胶长丝平均毛利率为22.22%,粘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好于其他化纤品种。由于SARS疫情的影响,2、3季度粘胶纤维出口可能受阻,生产企业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
  
  炼油:开工率与毛利同回升
  
  目前,我国共有原油加工能力2.65亿吨/年,今年1--5月份共加工原油9555.33万吨,同比增长7.3%,开工率达到87%,同比大幅提升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炼油开工率有望维持在87%,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开工率的提升将直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行业盈利能力。
  
  随着去年底到今年初原油价格的逐步走高,国际炼油毛利也大幅上升,亚洲、欧洲、北美三地加权炼油毛利2003年上半年达到5.2美元/桶,高于去年平均1.6美元/桶,升幅高达45%。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三地市场紧密挂钩,从而国内炼厂将受益于国际炼油毛利的大幅回升,全年利润有望创出历史新高。
  
  据统计,今年1~4月份国内炼油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1.4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前10个月的利润总额,预计全年利润总额将超过70亿元,同比增幅约为60%。
  
  氮肥价格回升 行业转暖
  
  今年春季,氮肥产品特别是尿素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热销,整个氮肥行业出现了近年少有的生机和活力,价格涨幅高达10%以上。业内专家预测:我国氮肥行业将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
  
  首先,近几年全球谷物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去年减产3.2%,为5年来最低值,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并维持在高位,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同比上升15.2%、7.1%和18.8%,棉花及其它经济作物也大幅上涨。同时国内"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也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使得国内粮价回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氮肥需求回升,从而导致氮肥产品出现畅销。
  
  其次,去年化肥行业调整,将硝酸铵列为民用爆破物而禁止直接作为氮肥销售,这为氮肥的其它产品——特别是尿素提供新的市场空间,粗略估计至少增加尿素需求200万吨以上,促使尿素价格上涨。
  
  最后,今年上半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尿素的主要原料——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00%,从而导致国际尿素价格上涨33%。在国际市场价格高涨的带动下,国内氮肥企业,特别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公司的相对竞争力增强。今年前4个月进口尿素只有13万吨,同比下降了35万吨,同时出口量大增。因此国内尿素的供应量相对减少,价格出现上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国际天然气价格短期难以大幅下降,而粮价仍然可以维持高位,因此尿素价格将能够维持强势,国内尿素企业,特别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