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要图谋中国第一啤 动用7亿元收购哈尔滨啤酒
2010-08-26 15:38: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如果把旗下的华润和哈啤的产量相加,将占据中国啤酒15%的市场份额,把国内啤酒前两名燕京和青岛啤酒抛在后面
国内排名第四的哈尔滨啤酒想出让股权传闻已久。不过,主角并不是早先传闻的青啤。上个月底,香港上市的哈尔滨啤酒(0249)股权出现变动,全球第二大啤酒厂南非啤酒集团(SAB)收购哈尔滨啤酒29.64%的股权,从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SAB手中还持有国内排名第三的华润啤酒49%的股份。由此SAB得以攻下了整个东北啤酒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SAB在和华润合资后,又和哈啤联手,成为抢滩中国啤酒市场的第一号集团,显示了独占中国啤酒市场的野心。
■SAB动用7亿元收购哈尔滨啤酒
根据协议,SAB旗下Gardwell将向哈尔滨啤酒的控股股东中期基金收购2.8亿股股份,总代价为6.4亿港元。同时,SAB公司还有权购买哈啤额外的1500万股股份,即相当于交易完成后,总共持有哈啤29.64%的股份,总代价为6.7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16亿元),超过了哈尔滨市驻港窗口公司国利发展29.29%的股权。
2002年6月27日,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一周年之际,哈尔滨啤酒集团就出现了股权变动。SAB入股哈啤的消息刺激股价最高升12%,收市时回落至2.6元,全天升幅达到4%。
SAB旗下的华润啤酒和哈啤的产量加总为300万吨,将占据中国啤酒15%的市场份额,把国内啤酒前两名燕京和青岛啤酒抛在后面。
■为管理层留下上亿元股权收益
根据香港联交所披露的信息,SAB在哈啤此次收购交易中还埋下一个伏笔。此次出面收购哈啤股份的Gardwell95%的股权属于SAB,而余下的5%则由哈啤公司执行董事及管理层持有。即SAB在哈啤实质持股量为28.16%,为第二大股东。
根据协议,SAB授予哈啤有关董事认股选择权,有关董事可以在3年内要求SAB购买手上的Gardwell的股份,总代价为5500万港元。此外,如果SAB向哈啤提出全面收购建议或转让其持有的哈啤股份,则有关认股选择权的代价将增加1倍,即1.1亿港元。
公司执行董事及管理层包括哈啤主席李文涛、行政总裁路嘉星及营运总监符辉等。李文涛1993年出任哈尔滨啤酒厂厂长,当时的年产销量为8.3万吨,与现在的100万吨相比,10年增长了十多倍。1996年,哈啤成为合资企业,组建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李文涛出任总经理。
SAB如此安排,是希望用“金手铐”稳定管理层,希望他们继续为哈啤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李文涛等管理层“安排一个出路”。
■华润哈啤关系变微妙
早在1992年,SAB便与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创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华润创业啤酒,华润创业持股51%,SAB则持股49%。2002年,SAB再次向华润啤酒投资1亿美元。华润啤酒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0%,产量超过200吨。
哈啤和华润旗下的雪花啤酒,之前在东北市场的竞争已经“刺刀见红”,双方曾经发生严重的冲突。这次,从对手变为“同一屋檐下”,携手闯荡中国啤酒市场,形势变化真是十分的微妙。
但瑞银分析员张化桥指出,SAB并没有通过华润啤酒来收购哈啤,显示出两公司仍会保持独立,SAB最终会夺取哈啤的控制权,并放弃与华润的合作。
高盛证券认为,东北市场占华润啤酒整体销售的47%,而哈啤向来以积极的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占有率,相信在SAB的协调下,市场竞争将趋向合理化,对稳定售价与降低销售成本有好处。
华润执行董事邝文谦强调,这次SAB单独行动属于例外事件,而且之前得到了华润的首肯,并有助于减少竞争。
有数字显示,中国大陆啤酒消费者人均每年的啤酒饮用量仅18升,而全球平均达50升。SAB的分析师说,在中国要挣更多的钱,一个要素是将啤酒送到最大量的人群当中。现在,SAB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
■背景资料■
SAB是全球知名的啤酒公司之一,该公司同时在伦敦和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上市,以销售量计算,为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SAB在中国绝对不是知名度最高的洋啤酒,至今甚至没有几个消费者知道SAB最知名的啤酒品牌是什么,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扩张。
哈尔滨啤酒集团是以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以哈尔滨牌啤酒为核心品牌组建的大型啤酒集团。目前,该集团有大中型啤酒生产企业11家,年产销量近百万吨,是国内居第四位的啤酒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