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电海外扩张 德隆跨国收购前途未卜
2010-08-26 15:51:41 来源:京华时报
在资本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德隆,在跨国并购中似乎特别青睐德国企业。从萨克森麻纺厂、“VALENSINA”橘子汁,到仙童多尼尔飞机公司。上周传出的最新消息是,德隆又瞄准了已破产的德国最大家电集团哥兰蒂(Grundig)集团。但前有长虹、海尔、声宝、三星等家电企业最终放弃的经历,后有负债、未来运作等不确定因素,业内普遍认为,德隆的家电之路将会走得很坎坷。
瞄准德国巨头
德隆此次收购的消息,是本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子公司传出的。但由于德隆对外界消息封锁极严,目前为止该收购进展程度、收购金额等不得而知。但德隆此举,意味着其已将家电领域纳入扩张版图。
据了解,已经破产的哥兰蒂集团此前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大AV及家电产品集团,已有56年历史,仅在欧洲就有2.9万个营销网点,2001年营业额超过12.8亿欧元。哥兰蒂在欧洲一向以中高端家电产品见长,其品牌影响在欧洲市场远比去年刚被国内企业TCL收购的施耐德更大,有德国电视鼻祖之称。
早在2002年,当时已陷入危机的哥兰蒂就被包括中国内地家电企业创维、长虹、海尔及中国台湾声宝、韩国三星、日本日立等多家企业垂涎。创维和长虹还曾经与哥兰蒂进行过深入接触,但最终中国台湾的家电企业声宝在德国巴伐利亚政府支持下,经过长达一年的漫长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于今年1月与哥兰蒂签署并购协议。
仅仅两个月后,声宝指责哥兰蒂集团与土耳其财团Beko单方暗中接触,不久即退出此次并购。而4月上旬,土耳其Beko也宣布放弃收购哥兰蒂。德隆此次介入,已是最近半年来的第三位买家。
收购价格不菲
尽管在德国,德隆已有过多次并购经验,但家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介入家电这个全新领域,德隆仍然面临三大压力。
首先,德隆收购价格将不菲。由于德隆的严密封锁,目前此次收购的焦点之一价格问题尚没有答案。但记者辗转从国内某彩电企业得知,今年1月下旬,台湾声宝集团董事会曾同意并授权声宝经营决策层,在总金额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33亿元)的额度内,以股权收购方式收购哥兰蒂至少3/4的股权。声宝的开价,无疑会成为德隆此次并购的参照。
创维多媒体国际公司总裁刘辉阳则透露,在声宝之前,创维也曾和哥兰蒂就并购的事宜洽谈过,但最终没有成交,收购金额太高是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2002年秋TCL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施耐德进入欧洲市场,显然要便宜得多。而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介绍,科龙收购美菱20%的股份用了2亿元人民币,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用了5亿元人民币。陆刃波认为,收购一个家电老牌企业,10亿元也许只可能收购它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对于品牌、市场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则很难一并尽收囊中。
除了资金压力外,如何安排劳动力、解决债务也将是令德隆头疼的事。据透露,声宝最后退出主要就是考虑到哥兰蒂负债累累。土耳其财团Beko在“经过深入的考察与评估之后”,也决定放弃收购,都说明哥兰蒂“水很深”。
海外路不好走
即便德隆能够顺利解决资金、妥善安排劳动力和解决债务,但德隆的家电之路仍然前途未卜。因为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一直就不是一条平坦的大路。
今年年初,国内一些家电巨头相继关闭部分海外公司,其中长虹关闭了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康佳董事局也批准美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康佳电子(印度)有限公司和太平洋康佳有限公司三家海外子公司歇业。关闭原因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3家公司亏损严重,共亏损1.36亿元人民币。即便是去年曾被视为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典范案例的TCL收购德国施耐德,今年四五月间也爆出紧急从国内调集高管空降德国的事件。
而此前中国家电企业在海外设厂、设立生产线,也大多选择竞争相对缓和、生产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市场,如俄罗斯、越南、南亚市场。但竞争最激烈的欧洲、美洲和日韩三大市场,中国家电企业一直谋求的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打入,设厂或跨国并购却鲜有考虑。
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认为,中国作为家电制造的基地,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有所作为。现阶段家电业的任务一是做好制造,二是提升竞争力,这样才能为资本扩张打好基础。例如长虹在印度尼西亚与当地厂家合作开办生产厂,为俄罗斯的空调生产提供技术设备等。
创维海外市场负责人吴山鹰则表示,创维一方面在海外创建分公司,同时和国外品牌合作,创维负责研发和制造整机,再贴国外品牌在海外市场上销售。最主要的方式是为国外公司提供产品组件。创维认为,家电业的跨国并购时机并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