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赴台法案前途难料 长三角台商翘首以待

2010-08-26 15:51:4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上海、昆山报道记者获悉,台湾省“立法院”决定将两岸条例草案列为下一会期的优先法案,并将于9月底前完成立法。该条例的初审通过内容包括开放人民币赴台、与内地缔结姐妹城市、有条件两岸直航等,消息甫出,立刻引起长三角台商的关注。7月16日下午,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台湾省“中央银行”法务室主任许明夫。他说,由于人民币赴台的法案还在“立法院”里等待审核,“中央银行”是在内部审核人民币挂牌交易之事。台湾省“立法院”公关室的工作人员则不愿对开放人民币赴台之事发表意见。

  “客人要兑换两次货币”

  “我们的客户前来入住要先将新台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再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7月17日上午,中信酒店昆山馆客房部总监郭俊平介绍说:“我们酒店是严格守法经营,不收取台商的新台币结算。酒店是要给客人提供方便,但我们对客人用新台币兑换人民币是爱莫能助。如果人民币和新台币能够进行兑换,这对方便客人结算是有很大的方便。”

  从今年7月1日开始,台湾省中信酒店昆山馆试营业,作为昆山首家五星级酒店,其50%以上的客人是台商。

  据了解,昆山每年有不少人到台湾省去进行商务考察和旅行。为了解决货币兑换的问题,许多人是在昆山通过私下渠道,在内地交给人民币,到台湾省后再领到新台币使用。

  “人民币不能在台湾省合法兑换和流通,这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7月16日中午,上海自然美三联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秋对本报记者说:“台商对人民币赴台这件事十分关注,因为这涉及到许多台商的切身利益。”

  上海自然美三联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莲主管公司的财务。她说,由于台湾省不允许人民币赴台,人民币和新台币的兑换是要通过美元进行中介,导致耽误时间和增加财务成本。

  世华联合商业银行的心病

  关注人民币赴台的不仅仅是中信酒店和自然美,能不能通过这个法案甚至成为世华联合商业银行的心病。

  前段时间由于“非典”的影响,世华联合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钟日迪在办公室窝了2个多月。现在,他正在抓紧拜访客户,活动安排已经排到了8月底。但是,尽管如此繁忙,钟日迪每天要花时间关注台湾省“立法院”修改两岸条例之事。

  “我们银行比其他的企业更加关注条例的修改,原因在于这个条例能否通过将关系到上海代表处能不能按计划顺利升格为分行。”

  去年,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世华联合商业银行和彰化银行一道成为首批在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台资银行。按照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其在设立代表处两年后可以升格为分行,并开展业务。

  钟日迪说,在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升格为分行和开展业务后,如果台湾省方面仍然没有对两岸条例进行修改,世华联合能不能得到台湾省当局同意升格为分行将成为一个大的问题。

  “只有在台湾省‘立法院’通过两岸条例后,台湾省‘财政部’才有可能作出相应的实施细则,世华联合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才有可能如愿成为分行。”

  钟日迪透露说,如果人民币在台湾省各银行兑换,必须建立可供信赖的清算机制,世华联合是有这方面的愿望。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是不可能实现。

  众所周知:台湾当局基于政治的需要,时至今日,尚不允许人民币在台湾省进行流通和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研究员王建民曾在一篇报告中提到,1991年前后,台湾省曾发生数起伪造人民币及走私假人民币到内地的案件。“台北地方法院”与“高雄地方法院”则分别作出伪造人民币有罪与无罪截然相反的判决,在岛内引起激烈争论。后经台湾省“高等法院”裁决,认定伪造人民币构成违反“伪造有价证券罪”。随后,台湾省有关部门经过评估,确认人民币为有价证券,也即确立了人民币的合法性,但不能在台湾省岛内流通,也不能作为支付手段,更不能自由兑换。

  钟日迪说,由于台湾省不承认人民币,导致台湾省在处置人民币假币时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人民币“不是货币”,那么台湾省当局对犯罪集团制作假人民币不能处以重刑。这些年,人民币假币许多来自于台湾省,这与台湾省不承认人民币有密切的关系。(参见本报1513期B2版报道)

  抛开政治的因素,假人民币同样也给台湾省造成影响。钟日迪说:“假人民币同样是会给台湾省的经济造成危害,台湾省当局也有打击制假集团的需要。”

  台商力促人民币赴台

  迫使台湾省当局改变人民币政策更大的压力来自台商。2002年,内地向台湾省出口65.9亿美元,自台进口380.8亿美元。截至2002年底,累计两岸贸易总额达2679.3亿美元,其中内地对台出口426.3亿美元,自台进口2253亿美元,内地累计逆差达1826.7亿美元。换句话说,内地有1826.7亿美元流向台湾省。截止到2002年年底,台商在内地合同投资约600亿美元。巨额的贸易和投资,要求两岸要有顺畅的资金渠道。

  目前,光在昆山创业大厦里,台湾省的咨询管理公司便有三家。根据他们的介绍,由于台商受到投资审查和货币兑换的问题影响,到内地投资的法律、财务问题特别复杂。

  事实上,台湾省岛内私下的人民币兑换与使用已逐渐开始。王建民认为,近年来,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币逐渐成为强势货币,台湾省岛内民众开始私下接受人民币作为其使用与流通的手段,不仅在岛内旅游景点、杂货店、银楼与旅行社等私下使用人民币,而且岛内的非法兑换与交易也很盛行。

  据报道,海峡两岸之间存在着“地下金融管道”,即所谓的“地下汇款公司”,一般是由台湾省母公司将新台币汇到指定账户,然后在内地台商所在地取得人民币,通过“一手交新台币,一手交人民币”的方式完成通汇,而且经多年运作已形成互信与畅通的管道。

  前年4月,台湾省警方查获一起两岸地下汇兑钱庄,从事新台币与人民币的兑换。这个地下汇兑钱庄能够生存的土壤便是两岸通汇不便,人民币在台湾省不能进行流通和持有。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在无合法或正常渠道下,人民币非法兑换与交易就在所难免,不仅不利于岛内金融市场或交易的规范与稳定,而且不利两岸经贸往来的正常发展。

  同时,台湾省当局逐渐开放内地企业在台投资不动产与部分服务业,也被迫要求出台诸多配套措施,开放人民币在台的合法兑换便是其中之一。

  形势尚不乐观

  王建民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在法律上,新台币在内地还不能作为合法的流通手段与有价证券。但为适应两岸交往与经贸关系的发展,在银行系统内部早就规定了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汇价。内地对新台币的汇率主要是银行内部按美元标准折算而来。

  早在1988年,中国银行厦门分行、福州分行与马江支行开始开办新台币兑换人民币(外汇券)业务。福州马尾港建成后,开设中国银行办事处,正式挂牌新台币汇价,加入另外2种外国货币汇率排价行列,成为合法的贸易结算工具。

  王建民透露说,在海峡两岸人民交往初期,新台币就在沿海一些地方局部使用与流通(台胞也常以新台币作为支付手段),成为地区性的一种“准通货”。

  王建民说,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在台湾省合法流通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现在还不能够乐观。即使草案已经通过,但基于台湾省的政治形势,还不一定能够马上得到实施。

  “现在还仅仅是作为旅游可以使用,挂牌交易还是要很长时间”,上海台湾省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盛九元介绍说:“现在还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主要是起到便利的作用。”

  上海台办经济处处级调研员陆笑炎说,开放人民币赴台只是这次两岸条例草案的一个内容。而此次开放只是局限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但如果开放顺利,毕竟是开了个好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