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展开能源竞争
2010-08-26 21:14:51 来源:凤凰卫视
7月25日消息:香港商报报道,为确保未来的能源供应,为国内高速发展的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正在寻求从周边国家购买能源。鉴於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不安,中国正在寻找更接近本土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来源。
然而,《华尔街日报》指出,日本也正在争取扩大中东以外的油气供应基地。为争夺本地区能源资源,中日双方将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同时展开竞赛。
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於美国。统计数据称,去年中国的原油日需求量增长5.8%至536万桶。
中国石油需求激增
据总部位於巴黎的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30年,进口石油占中国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从2002年的34%激增至80%以上。国际能源署去年预计,到那时,中国的日原油进口量接近1000万桶,相当於美国2000年的日进口量。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原油进口较上年同期激增35.8%,至3620万吨。
这些原油大多是用油轮从中东经印尼群岛通过海路运往中国的,而这条路线非常容易被封锁。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2001年进口的6500万吨原油中大约60%都是经由这条路线运输的。
寻找更靠近本土供应来源
鉴於上述原因,中国国有大型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一直在寻找其他更靠近本土的供应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直在努力寻找包括俄罗斯、中亚地区和印尼的供应来源,并向海外能源资源进行投资,以便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近几周签署的两份重要协议如果能最后敲定,将为中国每年提供多达5000万吨的进口石油,从而大大巩固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相对於中国去年的石油进口总量约7000万吨,这5000万吨的潜在进口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今年5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俄罗斯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的大型独立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的高层管理人士在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框架协议,从东西伯利亚向中国供应价值1500亿美元的原油。
如果一切顺利,从2005年起,来自东西伯利亚的原油将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Vinson&Elkins的汉德尔·李(HandelLee)说,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开始每年将向中国供应2000万吨原油,到2010年开始增加到每年3000万吨,而且所有原油都来自新的产油基地。
日本加入竞争增中国压力
但这份协议尚未最终确定。除了在输油管道所有权和融资方面的诸多分歧之外,中国还面临着日本的威胁。日本愿意承担从安加尔斯克至俄罗斯在日本海的纳霍德卡港的输油管道的建设成本,这条管道距离更长、造价也更高。但修建两条管道毕竟费用太高,而且俄罗斯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出口能力同时满足这两条管道的需求。
而这样一个事实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面临的压力:只有签署最终协议并开始建设这条输油管道,有关建设另一条耗资100亿美元、长4000公里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协商才会取得成果。中国方面希望这条输气管道与安加尔斯克至大庆的输油管道平行推进。这条输气管道将向南分别延伸到北京和大连,然后跨海到达韩国。
就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后不到一周,胡锦涛6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斯塔纳主持了另一项签字仪式。签字双方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及哈萨克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azymunaygas。双方计划修建一条长3100公里的输油管道,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油田的原油输往中国西部地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拥有两块油田,但所产原油几乎都没有运往中国。这条管线的落成将确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其哈萨克油田所产原油顺利送往中国西部地区,再从那里?v入全国输油管网。中国输油管网的骨干网络就是当前正在兴建的西气东输管道,它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上海。
但这项协议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曾表示,只有在年输油量达到2000万吨时,才会修建这条始於哈萨克斯坦的管道。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阿克纠宾斯克油田的储量只能供应一半左右,公司试图通过收购BritishGas在里海的大型油田卡沙干的股份来提高产量。然而,这项计划却被同样拥有卡沙干油田股份的几家外国公司(其中包括美国和日本公司)挫败,它们享有优先收购BritishGas转让股份的权利。即使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最后达成修建至新疆输油管道的协议,双方在融资方面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协商。
掌握能源供应主动权
尽管困难重重,这两个项目也只是中国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战略举措之一。这些公司通过海外上市筹集了大笔现金,正寻机在全球各地收购新的更安全的油气供应渠道。去年1月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斥资5.85亿美元从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YPF手中收购了后者在印尼拥有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一举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也是在去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还就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项目签署了一项价值120亿美元、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以及一项从印尼Tangguh气田获得7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协议。这两项协议也使中方获得了这些天然气田的相当一部分股权。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资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些地区因为与中国接壤,且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资源,而这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所急需的保障。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国内公司“走出去”的政策,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正是投资和获取海外能源的首选战略要地。
吸取美俄国家能源战略经验
中国在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的首要利益是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的六个成员国有望在能源领域展开多项合作。
对於能源安全的担忧促使中国政府新组建了一个能源局,隶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中国政府官员表示,能源局的专家们正在研究美国和俄罗斯的国家能源战略,从中汲取经验。
中国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一直对国内主管机构的官僚主义怨声载道,他们希望新机构的设立能加速批准其海外收购计划。
业内人士指出,为减少中国大型能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相互竞争和内耗,也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能源战略。一位官员表示,中国政府意识到,国内公司之间在竞争海外项目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这种情况使国家蒙受了很大损失。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