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先改输血功能
2003-09-23 16:29:19
2003-9-23 2:40:22 【记者王义伟北京报道】
作为国内最成功的企业领袖之一,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20日的论坛上就国企改革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柳传志认为,国企改革不能是再输血,而是需要输血功能的改善,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企业利润的关注,将对利润的追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柳传志以高技术企业为例说明利润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的政府部门,往往善于把钱变成技术,但是,在如何将技术变成钱方面,却很欠缺。也就是说,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短板。他说,他曾经参加过一些高技术项目的论证会,与会的政府官员关注的主要是技术问题,关心某项技术能够被开发出来,而企业家则普遍关心利润问题,就是技术能否产业化、产品化,最后变为利润。
在如何选择企业总经理方面,民企与国企的区别也主要体现在对利润的关注上。柳传志说,人们往往把德才兼备当作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标准之一,但是,民企对德的要求与国企对德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民企的规则中,所谓的“德”就是将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所谓的“才”就是正确地制定、执行企业发展战略;而在国企方面,“德”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内涵,相应的,其才干、能力也与级别挂钩。这一点,在大型国企方面尤其突出。
柳传志举例加以说明。他说,几年前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领导人一夜之间互相调动,一度震惊财经界。他不知道有关方面在作出这项决定时,是否考虑到了这样突然的调动,对各自银行的正常经营或者利润,是否有负面影响。他说,联想集团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集团高层发现一名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有违纪行为,但是,集团高层秘密开会讨论的结果,是如果当时就将这位管理人员革职查办,势必对联想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负面后果很大。于是,联想高层不动声色在该人身边安插助手,经过一段时间,等到这位助手基本掌握业务情况,才出手处理这位违纪管理人员。柳传志说,当时之所以这样处理,根本原因就在于联想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不处在很小的知情范围内,而是被联想的广大职工知道了,那么,不管遭受多大损失,联想高层都将痛下决心处理该人。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处理方法,联想高层都是以集团的利益为出发点。
虽然已经多次发表看法,柳传志继续提出国企管理者的激励问题。他认为,激励问题是国企改造的核心问题,中国国营企业的管理者薪资太低,因此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褚时健,主政红塔集团18年,期间上交国家利税上千亿元,而自己的收入只有区区80万。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前康佳集团总裁陈伟荣,在陈伟荣的领导下,康佳集团从一个10亿的企业成长为100亿的大企业,但是他的本身的薪水却很低。最后,为了对自己的后半生负责,陈伟荣不得不选择退出,开始属于自己的创业。柳传志说,褚时健后期的违纪行为是不对的,但是,中国国企管理者的待遇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但是国企管理者,中国的政府官员的薪水也很低,我们很难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对利润的关注度不如民企那么强烈,由于管理者的薪资水平过低,加上国企管理者的任免等因素,致使国企内部盛行山头主义。柳传志认为,山头林立导致国企的管理效率大为降低,因为在这种特殊的机制下,国企内部多年以来形成许多潜规则,这种规则表面上看不出,开会时也从来没有人提及,但是,一旦有人想动它,却是难上加难。他说,最近几年风行企业界的ERP(企业资源管理)在国营企业之间的推行困难重重,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所谓的ERP,就是企业管理流程的再造,事实上就是权力的再分配,但是,这种权力再分配在国企内部是很难进行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想集团在实行ERP之后,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一年节支6个亿。
展望未来的国企改造趋势,柳传志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国有独资的企业,越少越好;第二,股份制企业,一定要让对利润感兴趣的人占大比例;第三,高科技企业,要让管理者持有更大比例的股份。
在论坛上,柳传志还特别对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他认为,与企业家相比,经济学家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看问题更系统、更全面,能指明道路;第二,会选择更好的词汇,比如厉以宁教授所倡导的新公有制;第三,敢讲话。这一点尤其值得尊敬。因为许多企业家,由于个方面复杂的原因,说起话来绕来绕去。而经济学家们因为没有利益关系,敢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