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预警通胀压力抬头

2004-04-22 12:51:54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及经济运行局有关负责人日前分析总结了一季度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认为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经济形势整体稳定,但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能源供应紧张加剧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显现,有些矛盾有所加剧。 
  曹玉书说,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27.8%的基础上又增长43%,全国新开工项目19122个,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67.4%。从在建规模看,去年已高达1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今年还将进一步增加。 
  去年已经呈现过热趋势的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等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也进一步加剧,虽然一季度煤、电、油、运的生产均保持在近年来最高水平,但仍难以满足需求的过快增长。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在去年上涨4.8%的基础上,又上涨8.3%;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格在去年上涨3.6%的基础上,上涨4.8%;生活资料平均出厂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 
  与此同时,我国投资与消费增幅之间的离差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消费率一般都在80%左右,而我国2002年为58%,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56%左右。 
发改委人士认为,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的趋势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GDP增长率接近警戒线上限
   上周各方关注的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出炉,在随后几天内,经济理论界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第三届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已经接近警戒线上限,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7%,这是在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9.6%和9.9%的基础上,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位势由1998年至2002年间的7%至8%,上升到9%,这是来之不易的良好形势,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确实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国民经济形势总体看好。另一方面,百分之九点几的经济增长率已贴近10%的上限警戒线。” 
  刘树成认为,从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统计数据看,特别是从我国目前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资源供给看,经济增长率的上限警戒线大体可以把握在10%。如果经济增长率冲出10%,就有可能从局部过热走向总体过热,并导致大起大落。也就是说,从2003年第三季度到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已处于由局部过热到总体过热的边缘上。2004年第一季度的情况表明,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如某些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供求紧张,还在进一步显现,有些问题还在发展。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是刘树成有此观点的重要原因。他说,“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的核心是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剧烈性。大起,往往首先是投资的大起。”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不断上升,分别为5.1%、10.3%、13%、16.9%和26.7%;现在一季度又猛增到43%,其中一些行业的投资增速超过100%,像煤炭、纺织、汽车、电解铝、钢铁、水泥这些行业的发展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目前,投资增长过快,在建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相当严重,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我认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是下一阶段经济工作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在一季度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发布后,理论界部分学者对“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不以为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一些行业投资过快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宏观调控不须过多干预。对此,刘树成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初步建立还需完善,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曾经有过四次大起,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10%,1978年为11.7%、1984年为15.2%、1987年为11.6%、1992年为14.2%,而接下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越是当经济走势红红火火“热”起来而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的时候,越是要谨防经济发生突然的向下转折。他说,当前,在我国经济周期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后,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努力延长这一上升阶段。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