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开峰会,中国的风头丝毫未减】

2004-06-11 15:49:15    

G8召开一年一度的富人俱乐部会议,中央当然密切关注它们对全球政经形势的讨论。尽管东道主美国没有邀请中国,但当局仍希望G8峰会有所成果。伊拉克问题无疑会是峰会的焦点,中央希望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对世界各国有所交代,特别是在战后伊拉克内政建设方面有积极作用,不能一味干涉伊拉克国内的民主政治及权利自由。
中国大国地位日益突显的情况下,G8对中国的态度已趋于缓和,尤其是政治、人权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衡量,欧洲已表现出应有的谨慎与友好---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更多的是接纳与包容,而不是在政治标准上一味地指责与疏远。
美国的对华政策仍停留在遏制与防御的区域,对中国加入G8进行平等政治对话不甚欢迎。当然,G8内部在对华战略上存在分歧,中央认为加入G8的时机仍不成熟。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其国际地位,过早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反而会失去一定的战略主导地位。中国不急于融入G8也是吸取了俄国的教训,事实上,中国在G8之外,更能发挥影响力制约G8的中心化,并避免自身的边缘化状况,一举两得;在国家关系上保持一定的紧密联系,更有助于得到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中央早已心中有数,即使G8撇开中国自行其事,在国际上将会日益不得人心。涉及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决策时,反而会强化中国的领导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国际地位与所依附的发展中国家阵营息息相关。
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G8已深感接近中国的重大利害关系,若不注意发展对华的战略合作关系,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利益分配的机遇将大幅递减。
虽然中欧关系近几年飞跃式发展,但受政治集团特殊利益需求的影响,美国与中国的实质性经济交往不断受到非经济束缚,这种非单纯性的利益关系将阻碍大国正常关系的构建。在一部分政客眼中,中国的政治体制、民主价值及文化观念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标准格格不入,使制裁、遏制、防范中国成为美国制订对华政策的惯性思维。
面对美国人的遏制,中央在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四平八稳的战略过渡与策略转换,并日益融入国际化体系。新一代领导人上任后,以务实作风使中国的国际化历程更为稳妥与从容。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多年的体制转型之后,决策层已可驾驭渐进式路线及市场经济模式,不会因西方因素的干扰而变形,更不会因强权政治的压力而改弦易辙。Back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