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小企业板对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有限

2004-05-21 11:11:49    

今年2月23日,在深圳政协会议的专题议政会场上,有记者向时任深圳代市长的李鸿忠提出了"深圳何时重发新股"的问题。对此,李鸿忠的回答非常意味深长:"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之船的桅杆!"5月17日傍晚,深圳主板市场将设立中小企业板块的消息让深圳真切地看到这艘希望之船的身影。尽管这一消息有些姗姗来迟,但它标志着深交所经历三年零八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了即将重发新股的春天,原已似乎遥不可及的深圳金融中心梦想开始复苏。
  一、中小企业板块并未一步到位
  自2000年以来,对创业板何时推出,以何种形式推出,一直争论不休、猜测不止。5月17日的消息可以说给这一争论与猜测画上了一个句号。
  据了解,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将遵循审慎推进、统分结合、从严监管、统筹兼顾四个原则,在现行法律法规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在深交所主板市场中设立的一个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板块。针对中小企业板块的风险特征,在交易和监察制度上作出有别于主板市场的特别安排:一是改进开盘集合竞价制度和收盘价的确定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遏制市场操纵行为;二是完善交易信息公开制度,引入涨跌幅、振幅及换手率的偏离值等监控指标,并将异常波动股票纳入信息披露范围,按主要成交席位分别披露买卖情况,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三是完善交易异常波动停牌制度,优化股票价量异常判定指标,及时揭示市场风险,减少信息披露滞后或提前泄露的影响。同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持续推进交易和监察制度的改革创新。
  尽管与早前设想的创业板相比,中小企业板块并未一步到位,但深圳停发新股三年多时间苦苦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专家表示,深圳建立中小企业板,不但为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可以使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沪、深证券交易所功能互补,遥相呼应,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资本市场层次,改善资本市场结构,从而有效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中小企业从此融资有道
  经过三年多的调整,业界逐渐回归理性。高新技术产业周期性的疲软渐行渐远,境外创业板也逐步恢复元气,其监管机构更着手制定相关规则,摒弃概念炒作、种子公司,转为注重公司质量,吸收已有一定基础的创新高科技中小企业。
  在内地逐步对创业板恢复信心的同时,创业板迟迟不开也已直接影响到全国大量中小企业的成长。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各种企业融资的需要已迫在眉睫。2003年春天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部分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分别提交了提案与议案,提出在深圳主板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恢复新股发行。当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亲临会场,表示将"认真研究"。2003年8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提出一个"稳妥"的"三步走"方案,即先在深交所设立科技板块,时机成熟时再把这个板块分立出来,成立二板市场,其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建立中小企业板,可以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板不仅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它的上市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具有高增长性、企业活力和适应性、稳定性的特点。另一类是创业型企业,即在产业生命周期中处于创业初期或种子阶段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具有经营历史很短、市场需求不确定、盈利能力不稳定、破产风险较大的特点。
  深圳建立中小企业板,不但为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深交所的市场功能重新定位。今后上交所将主要为业绩相对稳定的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深交所则定位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融资市场。两者功能互补,遥相呼应,从而有效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三、股权分置仍未解决,"全流通"心结难解
  现在,中小企业板会产生诸多"赢效果"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融到资金,风险投资商找到退出途径,而投资者又多了一个发财机会(按照"规律",首批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必炒无疑)。然而在这呼声甚高的时候,投资者的心中也形成了一些忧虑:短期内不搞全流通,会不会增加投资的风险呢?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无疑会分流主板市场的资金,这对低迷许久的股市而言会不会雪上加霜呢?就此,我们不妨为中小企业板把把脉,也作点冷静的思考。
  "全流通"心结难解。
  众所周知,国内主板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由来已久。股权分置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尽管多数学者及资本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以全流通方式发行更有利于创业板的发展。但考虑到国内证券市场的现状,出于审慎的考虑,中小企业板短时间内不会实施全流通发行,这就意味着股权分置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小企业板能否实现全流通迟迟没有定论,使创投资本没有投资信心,作为投资机构来讲,它一定是有了好的退出渠道以后才能再进行经营和投资,投资人肯定不会光掏钱不收割。"一位风险投资公司的老总如是表示。
  四、对深沪竞争现状影响不大
  具体到深交所而言,中小企业板获批、即将发行的新股将成为深圳金融业再起风云的助推器。但这能改变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风云突起、深圳金融地位一再下滑、陷入暂时困境的局面吗?
  因为毗邻香港,深圳得以迅速腾飞;同样因为毗邻香港,在确定上海和深圳谁是国际金融中心时,决策层注定要向上海倾斜。很明显,即使恢复新股发行,深圳也难以撼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个事实是:即使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恐怕也难以和上交所抗衡。一直研究深圳金融定位的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博士透露:去年通过发行审核的新股之中,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板块数量远不及5000万股以上的大盘股。
  "要避免两者恶性竞争,管理层就要尽快在法律上制度上明确深交所的市场定位"。何所长认为,由于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往往是不可多得的优质上市资源,且将很快发展成大型企业,因此,"流通股在5000万股以下只能是暂时的划分标准,如果不尽快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沪两交易所对中小企业板这块优质资源的争夺将难以避免"。
结束语:深圳到底要走一条什么路呢?深港合作被许多专家视为必然选择,但在目前两地法律体系、货币体系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只能是将来的方向。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认为,深圳目前背靠内地应该"以我为主",踏踏实实地发展,如果现在就和港交所联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以谁为主、两个创业板的连接及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将决定深交所的路会越走越窄。天降大任于斯人。建立中小企业板块和逐步建立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全新并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建设好这一市场是一件攸关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事。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决策,必将开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时代。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