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长期战略看,中国经济放缓意味着悔灭】

2004-06-07 12:50:23    

中国受资源进口的限制已不可避免---在没有大的国际制约的环境下发展经济的时间,顶多只能持续到2010年。但如果在这段时间对经济增长实行自我约束,就会错失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投资增长过猛,能源、原材料、运力等供应短缺加剧,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紧缩政策,并已见到效果,政府的宏观调控似乎能告一段落了。
我们对经济问题看得有些过于悲观了,因为经济高增长主要是投资需求拉动的,一季度,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单一因素。GDP增长9.8%,进口是负差,消费增长率比GDP增长低0.6个百分点,消费和出口对GDP都没有贡献,新增GDP全部来自投资需求。投资增长快的领域都是供给严重短缺的领域,投资增长高峰之后,新增生产能力将填平供求缺口,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如近两年钢铁涨价最厉害,有关部门估计,今年生铁产能将增加5000万吨,炼钢产能增加4000万吨。此外,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矛盾仍在发展,至少5年内难以靠建立社会转移支付制度缓解,总供求格局将不断趋于总供给过剩而不是总需求过剩,这决定了不管是近期还是中期,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远远小于严重通缩,对投资会持续过热、严重通胀的担心没有根据。
 对经济增长的真正约束不在内部而在外部。去年中国消耗了全球新增石油的30%,全球钢材的30%,水泥的40%和FDI的25%,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全面上涨,无疑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的---这还仅仅是开始,以钢铁来说,世界工业化国家人均GDP2500美元时,人均钢铁蓄积量在5吨以上,去年,韩国和日本的人均钢铁蓄积量近10吨,而中国的钢铁总蓄积量不到20亿吨,虽然超过日本的12亿吨,但人均只有1.5吨。超过人均5吨后,一国的钢铁生产将进入再生金属循环,如发达国家的炼钢原料80%以上是废钢,15-20%用铁矿砂炼制,但去年,中国废钢在炼钢原料中只占20%,60%以上的废钢还是靠进口。去年进口的铁矿砂达到1.5亿吨,是世界全部铁矿砂出口的30%,使全球铁矿砂的价格上涨了两倍。按2030年人口16亿、人均GDP5000美元和人均钢铁蓄积量7吨计算,钢铁总蓄积量将超过100亿吨,每年消费的钢铁超过3亿吨,消耗的铁矿砂超过6亿吨,超过目前全球的可贸易量。如果考虑到人均耕地稀少,工业化、城市化只能通过提高城市的土地容积率实现,房屋建筑消耗的钢铁可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得多,加上发展出口消耗的钢材,年均消费钢铁可能超过4亿吨。这么大的需求量,国际市场可能支撑吗?
 比钢铁更严重的问题是石油和粮食。世界的全部石油产量是40亿吨,据说最高可能增长到45-50亿吨,石油的世界贸易量是16亿吨,相当于全部产量的40%,如果全球产量达50亿吨,贸易量可能增加到22-23亿吨。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费是1吨,16亿人口的中国如果也完成工业化,就要16亿吨,国内资源条件有限,最大产能目前看只有2亿吨,就是说有14亿吨要靠进口,超过全球石油可贸易量的60%,余下只有9亿吨不到,而美、日、欧的石油进口总量现在超过12亿吨,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世界日益感到中国的需求会最终会改变国际初级产品供求格局的时候,对中国的资源进口限制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中国没有大的国际制约发展经济的时间,顶多只能持续到2010年以前,就是还有5-6年的时间。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制约不仅来自国际经济,还来自国际政治、军事斗争。冷战已结束了10多年,但新世纪初正开始展现出美欧对立的前景。美欧冲突的核心是美元与欧元对世界货币霸权的争夺,争夺战刚刚开始。911以后,美国迅速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接着又占了伊拉克;与阿塞拜疆签订军事条约,有了军事基地;策动格鲁吉亚的天鹅绒政变,赶跑了亲俄、亲欧的谢瓦尔德纳泽。在巴勒斯坦,美国操纵以色列对抵抗势力进行肉体消灭,最近又经济制裁叙利亚,逼迫叙利亚的政权臣服。
美国还以反恐为名,提出要在马六甲海峡派兵,虽然遭到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拒绝,却得到新加坡的配合。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中唯一支持美国反恐战争的国家,早已加入了美国的阵营。把这些国家用一条弧线链接起来就会发现,美国的一步步安排,已把从里海到中东这个世界最大的石油资源区圈了起来,旨在利用对世界主要石油资源的依赖西压欧盟、东控东亚。美国学者克莱尔在他的新作---《资源战争》中说,石油对美国而言并不意味着燃料,而是意味着权力。石油控制圈还有一个缺口,就是土尔其,可以预言,美欧对决的下一步地点就是土尔其。欧盟可能会加快把土尔其拉入欧盟的步伐,美国也会在土尔其上演有声有色的争夺战。
 东亚是对美国提供贸易逆差的最大地区,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70%,美国与欧洲争夺货币霸权的目的是用美国的虚拟资产从东亚地区换取实物产品,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在目前必然是扰乱欧洲、稳定亚洲。陈水扁连任后,许多人都认为爆发台海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为美国会以武力支持台湾。我不这么看,这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安排,美国为保住在东亚的物质利益,从稳定东亚的战略要求出发,会压制陈水扁的胡闹,退一步说,如果陈水扁真的一意孤行,硬要唱台独戏,美国宁肯把台湾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也不会冒与中国翻脸的风险,因为中美冲突中的受益者不是台湾,而是欧洲。
 中美之间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战略利益,需要来自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支撑其经济增长,中国则需要美国的巨大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去年中美贸易逆差达到1230亿美元,而中国当年的贸易顺差只有255亿美元,即中国用从美国得到的美元从世界其它国家进口了急需的实物产品,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受惠于美元世界霸权的国家。
美国在中东和中亚石油资源区也划了一条东向的弧线,在美欧冲突时,可以利用石油利益把日本和中国绑到自己的战车上。中、日若不伏贴,短期乃至中期内因石油供应短缺,经济增长就会萎缩。中国应预计到美国与法、德、俄之间凭军事实力的对决,以免对届时的恶性经济波动感到慌乱。
 从目前看,美国对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实施控制的战略还没有完成,可能还需要2-3年的时间,当然也可能更长一点,一旦完成就可能和欧盟摊牌。
5月1日欧盟25国同唱欢乐颂的时候,全球油价飚升到十几年前所未有的水平。油价上涨并不是OPEC减产,反而是OPEC各国已突破产量上限的时候,其原因又与2001年一样---纽约期货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交易量突然放大。欧元上涨的条件下,油价上涨有利于欧盟而不利于美国,美国这样的条件下反而把油价拉高,并把战略储备油的上限从6亿吨提高到7亿吨,可以设想,如果美国再次在海湾地区策动一场战争,必然会象科索沃战争和去年的伊战一样,把欧元的汇价拉下来,使欧洲受到石油供应和高油价的双重威胁。不能认为中国经济停一停没有什么关系,似乎经济调整好了,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在世界的和平环境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还可以从世界上通过贸易和平索取。中国已进入到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需要国际资源支撑的时代,如果资源来源显著减少、甚至在一个时期内断绝,中国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停下来。
通过宏观紧缩让经济增长步伐慢下来,从国内看是有道理的,从国际看就有问题了。中国已是世界大国,凡事都不能关起门来想问题。对内过于悲观、对外过于乐观的思想,显然缺乏从世界看中国的高度。面对未来趋于动荡的世界,中国的经济规模每扩大一分,就可以增加一分安全保障。(燕南评论、王建) Back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