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奥塞梯人质事件看俄罗斯民族问题

2004-09-06 11:46:05    

  2004年9月1日,又一场令全球震惊的恐怖事件爆发:一伙车臣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一所学校,绑架了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内的数百名人质。而经过50多个小时的对峙,俄罗斯特种部队突然发动袭击,强攻进入学校,成功救出大多数被挟持的学生,但死伤惨重。据最新统计,事件中死亡人数再增加至394人,包括156名儿童。在大约700个伤者中,450个仍在医院观察,大约一半是儿童。面对如此情况,媒体和分析家们都在思考:俄罗斯为什么这些年总与恐怖袭击离不开,此次“小911”级别的恐怖袭击会对于俄罗斯的内政外交产生样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正在陷入恐怖袭击的黑洞

    2004年8月31日:一名女性自杀袭击者在莫斯科里加地铁站引爆身上的炸药,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而7天前年8月24日:俄罗斯两架客机当晚几乎同时发生意外:一架图-134客机在莫斯科以南的图拉州坠毁,另一架图-154客机在俄南部的罗斯托夫州附近坠毁,两架飞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再加上9月1日发生在,在短短10天之内,俄罗斯已经遭受了3次重大的恐怖袭击,损失惨重。而其实上2004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遭受了另外两次重大恐怖袭击:2004年5月9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一体育场内参加“胜利日”庆祝活动时遭遇炸弹袭击,被炸身亡。另有23人在这一事件中丧生。车臣分离主义势力宣布对此事负责。2004年2月6日:莫斯科一列地铁列车发生爆炸,造成41人死亡。
    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本世纪以来,俄罗斯境内不断爆发恐怖袭击事件,而且有频率越来越高,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影响面越来越大的趋势。此次北奥赛梯学校人质事件只是最近的一件,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系列的恐怖事件本身说明俄罗斯正在陷入恐怖主义袭击的黑洞。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反恐形势最严峻:美国自911事件后再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欧洲在马德里的火车站的爆炸之后,虽然国际恐怖组织扬言说要在欧洲制造大型的流血事件,但是一直没有发生。而亚洲,除巴厘岛恐怖袭击外,近些年也没有发生过比较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而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导致的一系列人肉炸弹也属于常规性的。因此,如何面对和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将会直接影响普京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恐怖阴影限制俄罗斯发展

    近些年来在俄罗斯境内发生的大规模车臣恐怖分子袭击已经有几十起,其中有数次是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发生的。恐怖袭击千万的无辜死亡人数已经接近二千人,俄罗斯武装部队在数次的打击恐怖分子的袭击中也伤亡惨重。可以说,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带来的阴影,已经严重影响了俄罗斯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成为俄罗斯未来发展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稳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像定时炸弹一样的恐怖袭击无疑是打乱了这一规律。而我们知道,处理像车臣与俄罗斯这样的矛盾,武力肯定不可能是长远之计,最终是要靠政治上的强硬与经济上的支持来进行的。因此,经济上不强大的俄罗斯要想依靠纯粹武力的手段来平定车臣是办不到的。而发展经济就必须要稳定,对于外资尤其是如此。这样,恐怖阴影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俄罗斯近几年来经济改革引发的腐败,经济寡头与政府的博弈等等,这些都成为限制外资进入俄罗斯的门槛。
    比如旅游业,俄罗斯是很好的观光的地方,而对于旅游业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恐怖袭击了。莫斯科是2012年奥运会申办的申请者。我们知道,成功举办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可是俄罗斯这些年连续发生如此恶劣的恐怖袭击事件,而车臣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对于车臣恐怖分子来说,2012年如果莫斯科被选会奥运会的地点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攻击的机会。因此,单从这一点来判断,如果俄罗斯不改善反恐局面,2012年奥运会肯定不会在俄罗斯举办的。

恐怖袭击让普京政府愈挫愈强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此次人质事件发表电视演说。从普京的告全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恐怖袭击引发的来自于国内外的压力,普京仍然坚持他一贯的强硬作风。而且借承认政府表现软弱的时机,普京指出了西方某国家灭俄罗斯之心不死。普京在告全民书中指出,俄罗斯人民正生活因苏联解体而形成的新环境下。多年来,俄罗斯没有充分注意到国内和国际上一系进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未能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当俄罗斯表现出软弱一面的时候,一些人想从俄罗斯分裂出去,另一些人则为此提供帮助。后者之所以提供帮助,是因为他们认为俄罗斯作为一个核大国仍对其构成威胁。
当然,普京知道,要想战胜目前的困难与威胁,一定要强调民众的团结、制定详细的反恐措施及组织强大的反恐体系。因此,他除了申明恐怖分子在别斯兰市制造的人质事件是对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挑衅,是对整个国家发动的进攻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大反恐力度的三项措施:第一,近期内制定出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第二,建立负责控制高加索地区局势的各种力量之间新的协作体系;第三,建立有效的反恐指挥体系。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普京应多向中国学习

    说白了,俄罗斯目前面临的来自于车臣分裂分子的恐怖袭击实际上就是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民族矛盾问题。车臣人祖居高加索山区,信奉伊斯兰教。作为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车臣人他们性格独立豪放,并且天生勇猛骠悍,以骁勇善战著称,是一个强悍尚武,桀骜不驯的民族。而几百年来,俄罗斯上下对于车臣民族有着非常强烈的歧视现象,对待与车臣的问题也都是采取武力解决为主的方式,因此积累了非常深的血仇。历史问题是复杂的,但有一个真理不容置疑的:不管一个民族是如何弱小,以强权和霸权武力征服一个民族是绝对不可能的。俄罗斯人和车臣人长达近百年的征服与反征服的抗争强而有力的证明了这一恒古不变的真理。我们认为,普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采取绝不妥协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但针对车臣这个特殊的民族,用残酷镇压的强硬的军事手腕是错误的,是一个国家整体方向策略上的错误。一些在俄罗斯呆了多年的记者都感觉到,俄罗斯的民众对于普京政府治理国家,包括经济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赞许的,但是对于处理车臣问题及恐怖主义问题上面却少有听到他们对于普京政府的赞言。
    分析员认为,作为俄罗斯的近邻,中国在历史上和现实当中碰到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并不比俄罗斯少。中国拥有56个民族,历史上分分合合,今天能够保持如此完整和繁荣的局面,其中有许多值得普京政府借鉴的地方:
文化认同:分析员认为,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不断冲突,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正是有了这样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国才有分久必合,而且是不断壮大的大中华的氛围。在历史上出现了汉族歧视和统治少数民族的时候,也出现过少数民族歧视和统治汉族的时候,但是大家都没有说要分裂,而是要一统中华。如果没有文化上面的认同,实现和维持这样的局面是根本不可能的。
    制度保障:当然,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文化认同是需要制度来保障的。中国早在清朝就成立了理潘院来专门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事务,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保证了可以妥善处理民族问题。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重视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的问题,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对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与扶持,并赋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一定的自治权力。而且,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落后的局面,国家也尽量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缩短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种制度上的创新也保障了民族团结、融合和繁荣的局面。   文/亚博联合咨询     杭州经济观察员     尹 路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