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全有可能找到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命门”
2004-09-30 11:45:03
9月2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完成了他自2001年就任以来的第三次内阁改组。引人注目的外务大臣一职,由59岁的町村信孝接替了已经颇为外间所熟悉的无党派人士川口顺子。值得注意的是,川口顺子较早时曾向唐家璇表示:“不希望东海成为争端之海,希望成中日友谊之海”,这与2002年1月30日小泉解除前外相田中真纪子的背景是何其相似啊。分析员认为,虽然发展中日关系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极为重要,但从日本长期以来在“脱亚入欧论”和“脱欧入亚论”之间徘徊,即可以看出日本是信奉强者的民族。中国必须“跳出中日关系谈改善两国关系”,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才是硬道理……
日本外相易人引发外界对中日关系的无限遐想
9月2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完成了他自2001年就任以来的第三次内阁改组。引人注目的外务大臣一职,由59岁的町村信孝接替了已经颇为外间所熟悉的无党派人士川口顺子。分析人士注意到,町村信孝来自被视为右翼的森派,他过去在文部科学大臣任内通过的被指为“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在这份改组后的阁僚名单中,小泉内阁的主要支持者“森派”可谓是“大丰收”,包括官房长官和外相、法相等在内的多人均来自该派。需要指出的是,森派由前日本首相森喜朗领导,该政治派别在台湾问题上持明显的“亲台反华”倾向。中国高层非常清楚,森喜朗实际上就是一名“亲台派”人物,而在日本的派阀政治中,森派的政客里有不少成员同台湾方面保持著密切的联系。曾有迹象表明,前首相森喜朗在促成台湾李登辉2001年访日问题上“表现得相当积极”。
代表中国知识界的《光明日报》曾在2001年4月4日指出:当时任职日本政府文部科学大臣的町村信孝,正式宣布以右翼学者为主体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同时宣布审定合格的还有另外七家出版社分别送审的同类教科书。据报道,町村在谈话中再次重弹了教科书审定是遵照学习指导要领,并考虑到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而对教科书进行“严正”审查的老调,强调了历史教育的原则以及应充分予以关照的“近邻诸国条款”等审定原则。然而,町村的谈话“根本无法掩盖新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反动本质”,因为在经过137处修改后审定合格的“新历史教科书”中,“刻意模糊侵略战争性质,赞扬军国主义精神,诬蔑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行动,极力掩盖军国主义犯下的种种暴行是全书的主线”。
由于“森派”在日本政坛有着悠久的“亲台反华”史,町村信孝此时接替川口顺子担任日本外相一职,不能不引发外界对中日关系的无限遐想。
小泉对新外相的五项指示无疑是对中日关系的一大“利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泉这次藉改组内阁的机会调走了原外相川口,很有可能跟川口顺子对中国的温和立场有关。据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导报》9月28日报道,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较早时向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表示:“不希望东海成为争端之海,希望成中日友谊之海”。中方认为,川口的这次表示可能反映了日本“理智务实派的意向”。可是,川日的话一说完,就给小泉调走,不能不让人产生巨大的联想空间。
分析员不禁想起,早在2002年1月30日凌晨1时,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宣布了一个当时早在人们意料之中的重大决定:他决定免去日本外相田中真纪子和外务次长野上义二的职务。虽然小泉当时解释说,由于政府内部的问题导致国会审议的纠纷使他感到必须担起责任。为了尽早摆脱政府内部争斗的局面,使2001年度追加预算和2002年度预算的审议正常化,他不得不作出这一令其感到苦涩的抉择。但分析员注意到,小泉那一次解除外相职务就与对华政策有关。因为田中真纪子总是在日本对华政策上与小泉唱反调。比如,2001年5月,田中保证,不会再发入境签证给台湾李登辉;同年7月,田中就靖国神社问题明确表态:“我已向首相明确提出不要去靖国神社。这不是为中国、韩国说话,而是我自己的信念。”最让小泉恼火的是,田中说:“根据宪法第二十条,首相是国家的最终责任者,代表国家的意志。希望不要以私人名义来做权宜之计。”田中提及这条规定显然是在暗示,如果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将涉嫌违反日本国宪法。
2002年时接替田中真纪子担任日本外相的正是数日前刚刚又被小泉免职的川口顺子,而小泉日前对町村信孝的指示则足以证明外界对中日关系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据日本时事社9月28日报道,日本首相小泉向新外相町村信孝提出5项课题。这五项课题是:强化日美同盟;加强对朝政策;强化日俄关系;援助伊拉克重建;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协调。关于日美关系,小泉本人在27日的记者招待会一开始时就说,“要使日美同盟与国际协调并存”。而町村在就任记者招待会上也谈到驻日美军重组问题,并强调要在政府内部加强讨论。从五项指示的内容看,几乎涉及日本外交工作的全部重点,但唯独没有加强中日关系的内容。相反,五项指示或多或少地隐含着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中方必须找到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命门”
种种迹象显示,中日关系目前其实已经处于关键时刻。有海外媒体认为,现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深受已故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以及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影响,在推动中日友好合作方面应该有着相当的诚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较早时曾建议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并派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任驻日大使,又高规格接待来访的日本众议院议长,森喜朗时代的日本外相河野洋平。这些动作,都被海外媒体视为中国最高领导层为了避免中日关系恶化而释放出来的“善意”。
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据分析,2008年后台湾陈水扁连任期将满,所以从2006年开始陈水扁有可能做出“法理台独”的举措,因为日本曾在“美日防卫指针”中表明有可能介入“周边事故”,亦即日本有可能涉台海战争;中日关系到时要改善的难度将更大。外界由此认为,假如中日关系未能在这两年改善或稳定下来,未来两国之间的障碍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因此,町村这个敏感时刻出任日本外相,将使中方难免忧心忡忡。
针对海外媒体的上述分析,亚博分析员认为,中方必须找到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命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一天天的强大,日本国内变得非常不安!在许多日本国民眼里, 中国人是一定会报仇的,因为长期以来日本人接受的就是“记仇教育”。在这种畸形民族心态下,日本当然难以从根本上对中国方面的友好表示作出应有的积极回应。从日本反复在“脱亚入欧论”和“脱欧入亚论”之间徘徊,我们就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信奉强者的民族。有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日间的摩擦为何反而越加增多呢?分析员认为,日本现在跟中国“叫板”,明显是将“宝”押在了美国身上。因为自苏联解体后,遏制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基本战略。毫无疑问,中国必须强大起来,让日本的“后台老板”美国对中国的实力有“客观认识”,日本才有可能“正确对待”中国崛起的现实。要知道,日本的无限扩张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这一次美国没有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给予完全的支持,就是一个证明。而俄日两国间由于有着北方领土争议,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关系正常化。因此,中国可出的“牌”还是很多的。综上所述,中方是不难找到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命门”的,这就是“跳出中日关系谈改善两国关系”,而且这一战略对中国改善与美、俄等大国的关系也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
文/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张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