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天人合一”的“和平崛起”方式

2004-10-08 11:32:59    

 

法国总统希拉克将在10月9日率领一个庞大的工商代表团,对中国进行四天访问。而今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为此,中法两国推出了“法国文化年”活动。法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优秀表现,无疑是与法兰西浪漫、包容、自由的民族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而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民族复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中国从法国能借鉴到什么呢……
多姿多彩的“法国文化年”活动将陆续上演
此次希拉克总统率领的代表团成员包括多名部长级高官和五十多位商界领袖。访华期间,希拉克将宣布一宗对华出口九十万吨法国小麦的贸易订单,以及签署核能、交通、航空和农业等方面的二十多项贸易合同或协议。作为配合法国总统访华和“法国文化年”开幕的重头戏,10月7日,“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在南苑机场为北京观众带来一场真正的“空中芭蕾舞”,这是西欧国家空军飞行表演队首次在中国公开表演,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首次举办向公众开放的大型飞行表演。此次北京之行“法兰西巡逻兵”派出了强大阵容:10架阿尔法喷气飞机、2架大型后勤保障飞机和1架“猎鹰”公务机。表演内容也是异常丰富、惊险刺激,有终点筋斗、酒杯形横滚、分开式筋斗、“雌狐”式解散、对头筋斗、对头慢滚、“绕转”、眼镜特技、重绕、旋转木马、集合筋斗、伞形解散、垂直上升、五机与四机分开交叉、扇形、慢速检阅飞行、“转回”式机动等动作,其中8机快速横滚和双机“镜像”编队(双机一个正飞,一个倒飞)是该队的经典保留节目。同时,中国八一跳伞队数十名队员也加盟进行了花式跳伞表演,从800米高空离机开伞表演“喜降彩带”、“彩虹当空”等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也同台献艺。据悉,在北京区表演之后,“法兰西巡逻兵”还将先后“空降”武汉、珠海和香港进行巡回表演。
除了“法兰西巡逻兵”的精彩飞行表演之外,法国文化年还将举办系列展览活动。11号开始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画展”就是这一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法国印象派画展”是法国印象派画作规模最大的一次来华展览,将于10月11号开始,2005年4月10号结束,分别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举办。这次“法国印象派画展”上展出的51幅作品出自法国印象派绘画史上最重要的14位画家之手,其中许多经典之作更是首次来华展出。这些作品中就包括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雷诺阿的《弹吉他的女人》、莫奈的《戈迪拜尔夫人》、《睡莲·晚间效果》以及塞尚的多幅作品。这次展览的大部分展品都来自法国奥塞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收藏的印象派画作也是世界最多的。但为了使这次在中国展出的作品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系统性,法国有关部门还从全国其它博物馆、美术馆中精选了11幅藏品。

法兰西文化铸就其外交的丰功伟绩
相关的迹象表明,希拉克总统率领的法国代表团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同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搞好关系。因为在法国看来,中国已成为目前仍被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一个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必须优先考虑的大国。我们也注意到,即将再次踏上中国国土的希拉克,是已故法国传奇总统戴高乐的“忠实信徒”。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不应由美国一统天下,而应多极化,法国或者至少欧洲应是其中一极。如果我们回顾历史的话,40年前——也就是1964年,正是戴高乐将军首先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国家,之后,英国、美国等纷纷与新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当时戴高乐将军之所以做出与中国建交的举动,更多地是为了维护法兰西共和国自己的利益。因为在当时美苏争霸的环境下,夹在其中的法国因为二战的关系,已经基本丧失了和美苏正面抗衡的实力。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联合东方的新中国,团结成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正好能赢得更多的周旋的空间和时间,保持世界政治经济的微妙平衡,维护法兰西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发挥更为主动和积极的作用。
而经历了40年的风雨历程后,现在的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柏林墙”的轰然倒塌、苏联的正式解体都再明显不过的表明冷战已经结束,美国已经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强势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有加强的趋势;以国际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缩小了国家间的地理隔阂,“地球村”已经成为事实,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容易和紧密;欧共体、北美经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拉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经济共同体等的纷纷成立表明经济区域化的浪潮波涛汹涌;而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两次海湾战争,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局部战争却表明世间仍然存在大量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世界的和平仍然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而法国仍然保持着其一贯的大国形象,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发挥着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最大的证明就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欧共体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成为左右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的主导力量之一。
在研究员看来,法国领导人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一贯表现出来的“长袖善舞”也许和法兰西文化中浪漫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法兰西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其追求自由的精神使得她在目前这个“一超多强”的格局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否则,实在无法想象无论GDP总量、人口数量、国土面积都不占世界显赫位置的法兰西民族凭什么成为欧共体的核心之一。

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是“和平崛起”的保证
在研究员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启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是,中国在选择和平崛起的方式和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增长稳定、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行的国际秩序形成巨大的冲击,这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那些倾向于假定大国之间的关系是零和关系的现实主义学派学者所担心的——许多“现实主义者”对国际关系的评估认为,“国际空间有限”,如果一个大国的发展,比如“中国的和平崛起”占据了更多的国际空间,其结果就是使得其它大国可占据的国际空间减少。
但是,我们同样注意到,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存在着另外一种类似宇宙论的观点,即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在一个全球化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可占据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同样,其他国家的“和平崛起”也将为中国提供更多可占据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中国的“和平崛起”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是一致和相互兼容的。
研究员认为,实现后一种形式的和平崛起应该是我们民族此次伟大复兴的比较恰当的方式。但这首先要求我们放弃那种“帝国”色彩的崛起道路,依靠一种兼收并蓄、具有强大包容性和亲和力的文化来指引和实现我们的崛起。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不缺少这样的“基因”,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民族的文化本来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发展方向,这种“基因”是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最为优秀的地方——也就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正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这种文化的基因和本文前面所提到的法兰西文化中所包含的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传统其实是一致的,法国和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在目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密切合作是有其文化上的必然性的。我们所应该反对的是那种起源于地中海的“海盗”式扩张文明所带给这个世界的侵犯性和扩张性。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员才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启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以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两个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文/亚博联合咨询北京经济观察员   姚虎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