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空降”众多利好将极大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2004-11-15 11:32:38    

留意一下最近我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的利好正在史无前例地“空降”而来:日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商业银行年底前可以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以此改善银行的业务经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了通知,标志着企业年金进入股市已经箭在弦上;保险资金已经进入股市;证监会人士透露,管理层在年内不会考虑再发行新股等,相信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和实施,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踏上一个新台阶……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实现直间接两个融资市场的“双赢” 

日前,从招商银行主办的“商业银行改革创新与基金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的消息,有关监管机构正在制定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管理办法,年底前后将出台,届时将有商业银行试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这个消息的意义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本年度商业银行最大的利好消息”。据悉,试点管理办法可能要求商业银行以股份制的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要求吸收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入股。关于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制定出发点,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指出,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是解决当前融资格局失衡的现实选择,有利于改变商业银行单一的存款利润结构,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合规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其实,对于管理者来讲,现在已经到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到底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的关键时刻了。如果说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是严格执行分业经营的原则,那么,现在来看,政府决策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选择上已经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突破。这无论是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还是商业银行被允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都可以略见一斑。对于实际的操作方式,吴晓灵表示,商业银行介入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模式:由目前已与商业银行有股权关系的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由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两种模式都应同时进行探索。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经营会发生金融风险问题,如果防范不好会给一个国家的金融资本市场造成重大的破坏。对于风险规避问题,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张元指出,试点管理办法将要求银行的信贷业务和基金业务分离,银行不能直接向所属基金管理公司融资,并且在人员和财务上也应该分离,严格禁止关联交易。从这个政策考虑来看,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风险还是相当提防的。从另一方面看,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绝对是资本市场的利好,不仅可以为股市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且对于股市的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商业银行被允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不仅是银行业的利好,而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利好。

    企业年金入市是力挺股市的“牛角”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就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的开户、结算等有关问题做出规范。据称,其他一些企业年金管理的相关细则也将有望于近日陆续出台……此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通知》,看似只是一个技术性的规范,但如果深入理解就会发现,《通知》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首先,《通知》为养老金入市铺就了绿色通道,将为证券市场带来长期的增量资金来源。根据《通知》,今后所有经过劳动保障部认定的企业年金计划都将以企业年金计划和托管人的联名方式开设证券账户,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其次,《通知》的相关规定确保了养老金平稳入市,规范运作以及基金资产的独立与安全,是保障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障基金资产独立性的根本保障。第三,《通知》对原有年金开户混乱状况进行了规范。《通知》的出台,不仅对原有的混乱做法进行了规范,而且一举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瓶颈问题,对基金规范运作,保障基金资产的安全与独立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企业年金入市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呢?

    先看看美国企业年金在证券市场的运做情况。有关资料证实,1990年美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大致为3.352万亿美元,而截至2003年底这一数字已高达9.05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95%,已经高于美国共同基金7.414万亿美元的规模,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同期涨幅则高达近297%。这些数字表明养老金入市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养老金成为上世纪9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十余年牛市的最坚实基础之一,而证券市场的良好表现又使美国企业年金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规模有近500亿元,再加上以年金名义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30亿,企业年金的存量规模有近1000亿。年金市场全面推开后,全国各地逐步做实后每年的新增规模应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10年后将达11000亿元的规模,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我国企业年金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净资产的20%,理论上每年将为证券市场带来200亿元的增量资金。虽然这个数字较目前市场1万多亿元的市值而言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由于企业年金具备了证券市场中最长期的稳定增量资金的属性,其不断注入市场并且累积沉淀下来的力量将是惊人的。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国九条”得到落实以及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的前提下,随着企业年金入市规模的不断提高,中国股市确立长期的牛市格局还是比较有希望的。

    证监会暗示年内不发新股意在使股市“休养生息” 

如果把股市比喻成一个水池,水就是资金,那么股票就有点向水池中的海绵,不但吸水,而且阻止水流的流动。股市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量,只有这样才能造市。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股市的交易才能活跃。那么,保持股市资金充足的办法基本上有两个,一个是补充外来资金,比如前面提到的保险资金入市、社保资金入市、商业银行资金入市、企业年金入市,甚至是通过利好消息的刺激,吸引中小股民的“买菜钱”入市等,另外一条途径,就是在相对的时间内阻止过多过滥的“海绵”投入这个“水池”。日前,权威媒体证实,证监会年内将暂停新股发行!新华社在日前编发的一篇文章中称:“近期证券监管部门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为股市‘开源节流’,在暂停年内新股上市发行的同时,允许更多增量资金进入股市。”而《国际金融报》等也对此消息进行了呼应。因此,我们也基本上可以断定,监管部门已经下定决心让已经“伤痕累累”的股市进行休养生息,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美联储再次加息不会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1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从1.75%提高到2%。这是美联储今年6月底开始连续第四次提高利率。据有关人士的估计,美联储12月份将再度加息。美联储的加息行动应当说对于我国的人民币利率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就在上个月29日,央行小幅升息0.27个百分点。虽然,在未来,我国人民币也有升息的压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内人民币的小幅声息对于股市的走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现在的通涨率较高,实际利率为负,因此,资金进入股市的意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其次,我国逐步采取调整利率的市场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这对于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于某些“过热”行业也会形成较大的调节作用,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向着更加健康的发展,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况且,现在整个股市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底的谷底,宏观经济的稳定本身就为股市的回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