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一个全球化的中国正在出现

2004-12-24 14:57:40    

一方面中海油斥资3.48亿元进行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权益的收购,大连机床集团斥资近千万欧元成功并购了德国兹默曼公司70%股权……另一方面作为2004中国并购年的两大明星,TCL与联想一样,当跨国并购的快感来临之时,提升业绩的困惑与跨国并购的管理之痛也如期而至。虽然期间出现过“中航油事件”,出现过西班牙“焚鞋暴力事件”,但2004年的“中国要素”让世界燥动的同时也令中国顶级企业风光了一把。2005年走出去要实现从“以投资换技术、资金”到“以投资换资源、市场”,从“以资金购买换取本国发展”到“以建设合作换取共同效益”的两个战略转折。

中国融入全球的过程已经发挥超强的能量
早在中国“入世”一年之后就诞生了一个新的经济术语——“中国因素”。三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工人失业问题缘自“中国因素”;欧洲的经济不振缘自“中国因素”;日本降低对美出口增加对华出口也来自“中国因素”;能源危机、油价高涨缘于“中国因素”;东南亚旅游收入的激增也来自于“中国因素”;全球钢铁、汽车和电子产品的价格波动也来自于“中国因素”;04年底国际国内期货市场(铜、铝、镍等)正在上演疯狂的过山车游戏也来自于“中国因素”……
早在布什第一次竞选总统时,身边的幕僚怀疑中国政府夸大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如今却变成了怀疑中国故意低报GDP的增长速度。200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居世界第五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正在向全世界显示超强的能量。
因为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惊人的发展速度,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在设定全球价格水平方面实际上已日益具影响力,这已促使许多人开始重新考虑工业国家物价和收入的前景。尤其是与中国存在巨额经贸往来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他们都高度关注中国宏观调控以及能源利用率和在世界上的占有份额。2002年,“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指责声在全球悄然响起,2003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刚刚开始,2004年全球钢铁、能源涨价也只是一个过程,这些都不是结束。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身影渐行渐近
虽然在2004年国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冲击;虽然国内制造业海外扩张水土不服,9月17日西班牙发生了“焚鞋暴力事件”;虽然在2004年中石油竞购海外大油田的部分股权,就被西方几大石油跨国公司用优先购买权拒之门外;虽然2004年底再度惊现从事境外衍生品交易的大鳄“中航油”违规交易、面临破产。但这些丝毫没有削减、阻碍或抹杀中国在全世界范围的风头。
2004年,TCL泰国分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继TCL在越南、菲律宾、印尼、新加坡、印度、俄罗斯、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后设立的第八个分公司。TCL计划2005年在澳大利亚、中东、拉美等市场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完成全球市场布局。
2004年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Noranda)100%股权的谈判正在紧锣密鼓之中。诺兰达是中国争夺海外原材料资源的重要部署,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发动的对外国公司最大规模一起收购行动。
2004年11月,上海民营企业安信集团在巴西购买了10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其面积几乎接近于一个崇明岛。安信已成为巴西最大的木材生产商、供应商和出口商,“安信地板”也跻身世界十大地板企业行列。
2004年12月联想持资十多亿美元并购了全球第一台PC生产者IBM的PC业务,联想终于将康柏和其他国外知名电脑厂商抛在身后,联想渴望自己成为新的“IBM”、“松下”、“三星”。
2004年12月20日,大连机床集团成功并购了德国兹默曼公司,斥资近千万欧元收购了该公司70%股权。
还有三九集团收购日本制药的多数股权;上气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京东方收购韩国Hydis;中石油在苏丹投资炼油厂;中海油印尼油田……可以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中国因素”日益增大,地位不断上升,不断雄厚的家底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的靠山。强势的“中国因素”为有志于成为全球玩家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走出去”思路上实现两个重要的转折的趋势
曾几何时,对入世造成的那种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气氛极度恐慌,然而幸运的是,中国的汽车业、金融业、保险业、家电业、服务业在逆境中求新求变,反而带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但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本土资源越来越稀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和平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充分利用外部世界的资源。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数千万计的企业如果仅仅在国内进行竞争,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更何况外国企业还要进来,因此,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寻找资源。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家的田地由别人来耕种,过去的一年中国无论是石油还是矿产品都遭遇过或大或小的不和谐因素。这一切都注定在2005年及今后的时间里政府要发挥重要的亲善调和,实现从“以投资换技术、资金”到“以投资换资源、市场”的战略转折,从“以资金购买换取本国发展”转换到“以建设合作换取共同效益”的战略转折。
无论是大型国家控股企业还是日益强大的民间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新的市场决不能视为“淘金”,如果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当地的文化、法律、习惯基本不关心,就会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就会出现西班牙“焚鞋暴力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国制鞋业的有识之士们开始思考中国制鞋业应该怎样才能摆脱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困境,怎样搞好当地的公共关系和融入到当地主流社会。
韦尔奇说“要提前变革,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要面对现实的世界,不是沉湎于你自己理想的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服装、玩具、电器中,“中国制造”标识的产品琳琅满目,份额与日俱增,这是强势“中国因素”的一个表现,但为什么IBM、微软、HP一直在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那些追随者却早不见踪影了呢?
一个成熟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服务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服务是市场增值能力最强的一块,在整个链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处于全球供应链上的多数行业的企业来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是一次重大转折。“中国服务”要比“中国制造”更有意义。服务行业拥有极大的生产力,服务经济的兴起使传统生产力的衡量标准已经变得过时了。它渗透在所有领域的各个细节,包含产品的设计、包装、传递;包括企业的公关、投资、IT服务;也包括更多海外企业投资中国的咨询、信息、数据处理、经营支持等等。
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发展的、自信的、富裕的中国,正在全球面前展现。“那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企业’”,或许,这样对中国的评价,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文/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陈光远

相关文章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