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跨国汽车公司从“隐性”走向“显性”的在华垄断倾向

2004-12-30 10:55:49    

 
 
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商业部日前发布了《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动表现及对策》的长篇调查报告。我们注意到,目前,世界轮胎销售收入前十名的企业除德国大陆公司外,均在中国有合资或独资企业,有的还不止一家。市场竞争主要在米其林、普利斯通、固特异之间展开。尽管在整车合资方面,跨国公司目前还受到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约束,只能遵守股比一半对一半的原则。但实际上,好几家公司已经通过“曲径通幽”的方式,突破了这个原则。他们正在通过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的方式,走向垄断。今年跨国汽车公司最大的集体行动是所谓的整合在中国的机构。而这种整合,往往是通过购买第三家企业或者建立第三家工厂的方式完成的。丰田在扩大与一汽“全面合作”后,很快又在广州建立了新合资公司。两个轿车生产企业,加上其成都和沈阳的两个商用车项目,可以说是把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利用得淋漓尽致。即使这样,丰田也没有满足。丰田中国事务所总代表服部悦雄表示,为了达到占10%市场份额的目的,丰田还将在中国增加新的生产线。分析认为,随着在华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项目规模、控股比例、投资结构、行业领域、合作内容和运作模式发生深刻变化,这些跨国公司已不再单纯追求量的扩张,而是谋求做大行业。一些以品牌或核心技术见长的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新的行业垄断,通过并购或控股的方式挤占或吞并国内企业。而2004年,是跨国公司垄断性逐步加强的一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业的垄断行为,也正从“隐性”逐渐表现为“显性”,其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C307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