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以两部制电价取代单一制上网电价模式

2004-07-14 16:52:12    

   业内专家指出,以两部制电价取代现行的“一厂一价、还本付息”的单一制上网电价模式,可以优化我国电力资源配置,鼓励投资者建设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电源,是解决目前我国电力短缺的重要途径。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分析,从今年开始到2005年,我国电力供需都会表现为大体平衡、总体偏紧、局部地区和尖峰时段严重缺电,缺电的主要原因是电网备用容量不足和缺乏高峰电力。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一厂一价、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在这种模式下,不管工程建设条件多么恶劣,建设技术多么落后,只要工程上了马,无论花去多少钱,最终都能计入电价中。因而不少工程上马后,项目业主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如何优化工程设计、控制造价上,而是放在如何争取调整概算和较高的上网电价上。这不利于先进技术在电建项目中的推广、各类电厂的公平竞争和电网的优化调度,使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
    为满足最大用电负荷需求,电力系统除应具备相应的发电和输变电运行容量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备用容量。在单一电量电价模式下,提供备用容量的电厂或机组,备用时段内的固定运行维护费等费用得不到任何补偿,更谈不上收益。因此,投资者仅对以发电为主的电源项目感兴趣,对以供电为主、容量效益好,能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的电源建设不感兴趣,电网优化调度也就成为空谈。
    发电成本通常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主要与机组容量有关,变动成本主要随发电量而变化。单一制上网电价模式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区分这两种成本,如能改为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两部制电价,即把上网电价分为两部分,主要与电站容量有关的部分实行容量电价,主要与发电量有关的部分实行电量电价,上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首先,实行两部制电价后,按不同类型电厂的固定成本确定容量电价,按不同季节各时段电网运行中成本最高的电厂的变动成本确定电量电价。电网在不需要电厂供电时,只向电厂支付容量电费,需要电厂供电时,再加付电量电费。这样容量效益好,能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的电厂就能获得合理成本补偿和收益,其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自然能被激发出来。
    其次,实行两部制电价后,由于电量电价主要与电厂发电时所耗燃料费、水费等相关,当相应时段电量电价高于电厂变动运行成本时,电厂发电才能盈利,否则就会亏损。各电厂要想增强上网电价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 
    再次,上网电价实行两部制,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为上网电价不再是“一厂一价”,而是由市场决定,电网就能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对各发电企业进行综合调度,以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容量电价主要与项目建设投资有关,如果想取得较好回报,项目业主就必须优选项目,并在工程设计、建设阶段控制造价。
    据电监会价格监管处黄少中处长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上网电价改革问题,两部制电价若被确定为改革方案,容量电价将由政府确定,电量电价则将由市场决定。(消息来源: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