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多国“围剿”
2005-03-15 11:14:43
3月11日,欧盟和美国两大市场几乎同时向中国纺织品发难:先是欧盟发言人克洛德·韦龙-雷维尔说,由于欧盟担心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大量增加,目前正在考虑今年减少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在同一天也要求美国政府立即采取保障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对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
而在此之前,土耳其、加拿大纺织业界也游说政府用“特保”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土耳其已启动了对中国42类产品的“特保”。巴西纺织业也向巴西政府提出了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的要求。巴西纺织品协会(Abit)主席若苏埃·达·希尔瓦认为,2005年巴西进口中国纺织品的逆差还将扩大,巴西以往从未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但现在最令巴西纺织业担忧的是非法进口中国纺织品贸易的日益猖獗……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对美国的服装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0.2%,达到9.89亿美元。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了43.4%,达到5.4亿美元。1月份对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6.8%,达到约15亿美元。欧盟从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增长了43%,达到4.3亿美元;服装进口增长了42.8%,达到11亿美元。另外,某些纺织品的出口增幅更是大大高于总体水平。
看清中国纺织品遭遇“围剿”的两面性
应该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受到如此的“厚爱”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纺织品出口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大头。多年以来,Made-in-China的纺织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和相对不错的品质一直在全球的纺织品市场拥有非常不错的声誉。从全球来讲,中国的纺织品拥有着非常不错的性价比。面对着如此有杀伤力的产品,国外同行对于中国纺织品保持着警惕甚至敌视的态度是完成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此“有组织”的针对中国纺织品的“围剿”行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是要思考我们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规范,二是要思考如何才能化解这场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进攻。
我们知道,虽然中国纺织品目前享受配额取消的待遇,但由于中国入世承诺中的特殊条款,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在2005年后仍将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对中国的纺织品限制措施:根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直至2008年12月31日,进口方可在认定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产生“市场扰乱”的情况下,对中国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产品重新进行数量限制。截至目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纷纷根据此条款进行了国内立法。二是一般特保措施。《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规定,直到2013年,如果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进口方可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从上面的条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品离充分享受市场竞争还有一些距离。可以说,一些国家随时可以用一些借口让中国纺织品出口受到打击。其实在市场竞争当中受到其它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并不只是中国企业碰到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样的情况。目前来看,中国的纺织品行业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律性差(或者是不抱团);二是品牌打造的意识和能力差。
中国政府从3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实施自动出口许可,目的就是对敏感纺织品的出口进行预警和监控。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于纺织品出口进行预先的控制。由于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再加上中国大部分纺织品企业都在中低端的产品链上挤着,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纺织品给人的印象就是低价。其实中国纺织品企业的无序竞争一直就非常严重,只是过去受制于纺织品配额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如今配额制已经取消,一下子没有限制,如果行业内没有达到自律的共识,大家在对外的时候过多强调个体利益而忽视了整个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然会给人家造成中国纺织品千军万马杀过来的感觉,因此各种针对中国纺织品的保护措施才会一个又一个地出现。
另外,我们知道,产品的竞争最激烈的一般都集中在低端的层面。许多中国的纺织品企业长期以来醉心于自己的成本优势,充当价格杀手的角色,而忽略了企业设计能力和品牌的打造。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但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而在产品销售中占大头的品牌和销售利润则几乎被国外企业赚走。由于缺乏品牌和设计能力,中国的纺织品附加值低,在出口当中只能以量取胜,非常容易引起别的国家的敌视。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女式衬衣和罩衫等产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倍以上,而出口价格却大幅下跌了41%。出口量增而价格下跌的情况已经非常直接的反映了出来。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品牌开发和推广能力,尤其是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一方面可在国外适宜地点设厂,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全球供应链;另一方面,可探索介入国外营销网络,开发自有品牌,获取批发、零售环节利润和品牌利润。
中国应该积极发动“纺织品外交”
一项国外的研究表示,取消纺织品配额将对许多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带来潜在的灾难性影响,一旦纺织品配额被取消,全球纺织服装业将损失270万个工作岗位,这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竞争的结果。不论这些研究结果有无明显的利益企图在里面,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国家对于来自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的担忧。而来自于国内的统计和预测显示,2005年,中国纺织业将直接解决1900万人口的就业,连带就业人口达到1亿人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央政府除了对内要求我们的纺织品行业加强自律和品牌的建设外,对外应该把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考虑,充分调动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资源发动一次“纺织品外交”以求尽量化解此次多国“围剿”对于中国纺织品的打击。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外交部、商务部和纺织品行业协会等多方面来解决目前中国与各国在纺织品出口方面的矛盾。下面就是如何把这些零散的行动组织起来,利用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中国的纺织品企业争夺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从协调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妨委任一名国务委员,甚至是副总理来亲自抓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