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即将响起火车汽笛

2005-10-18 16:27:02    

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青藏铁路全线提前铺通,标志着这项世纪工程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明年7月,青藏铁路将进行试运营。青藏铁路举世瞩目,并非因为这条铁路兴建与否争论了四十多年,也并非因为这条铁路冻土施工尚无先例,更不是因为这条铁路投资高达数百亿元。青藏铁路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修建这条铁路有一举三得之功效——经济路、政治路、旅游路……

青藏线成为进藏铁路的最优选择

青藏铁路穿越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巨大。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中国发展蓝图时,曾专门提到要修建青藏铁路。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毛主席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

除青藏铁路外,当时规划中的铁路还有三条,即甘藏铁路、滇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经过综合比较和论证,青藏铁路在铁路长度、工期、资金投入和施工条件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青藏铁路建筑里程最短。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相对于滇藏线的1960公里、甘藏线的2211公里和川藏线的2015公里,是里程最短的一条。而且,青藏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青藏线投资额小,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优势特点,投资额为4条进藏线中最少的一条。按1995年的物价水平测算,青藏铁路投资额不到200亿元人民币,而滇藏铁路静态投资估算为654亿元,甘藏铁路投资为640亿元,川藏铁路投资为768亿元。

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根据青藏公路建设经验,青藏铁路将不会出现其他几条线路因复杂的地质条件而发生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灾害,基本做到常年通车运营。

此外,青藏线工期也最短,建成后基本能够常年通车。根据专家测算,青藏铁路建成大约需要6年时间,甘藏线和滇藏线均需32年,川藏线则需38年时间。

 

青藏铁路消除制约西藏发展的最大障碍

交通闭塞、尤其是交通闭塞带来的观念滞后,是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多年来,尽管西藏进行了计划、投资、科技、教育、财税、金融、物价等领域的改革,外向型经济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藏的市场意识和市场机制发育仍然严重不足。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西藏社会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变化,铁路的修建不仅促进西藏与区内外的开放与交流,同时,对促进西藏社会从封闭落后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条件。

在兰州零售2元钱一瓶的啤酒,在西藏至少要卖5元钱,只要是内地运往西藏的商品,不管大小,只要进入西藏,它们的价格至少都得成倍地上涨。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西藏拉萨和沿海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拉萨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出现这一不等式的原因都是因为西藏远程运输能力的缺失,这种高成本运输入藏的商品销售价格的不平等,造成了货币在西藏的不等值。

要消除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交通制约的“瓶颈”,青藏只有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货物、人员进藏难的问题。特别是,如果能建成一条贯通青藏的大铁路,进藏物资的运输成本则将大幅降低,西藏市场物价也有望随着交通的发展大幅降低。

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不但运输成本会下降三分之二,而且会给西藏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彻底消除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交通瓶颈制约,青藏也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从而彻底解决货物、人员“进藏难”的问题。同时,青藏铁路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三个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以可鲁克湖、托素湖、雅丹地貌、昆仑文化、三江源、可可西里、盐湖、玉珠峰、唐古拉山等为核心内容的环格尔木旅游圈,以及环拉萨旅游圈,每年将创造近百亿元的旅游收入。这最终将会把西藏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促进西藏经济结构从被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质变,带动青藏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青藏铁路建成后,铁路部门打算用高档的高原列车带动沿线旅游,预计年载客量为90万人次的旅游专列将大大降低进藏交通成本,把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推向快速发展的轨道。铁路将青藏高原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白雪皑皑的雪山、辽阔无边的草原等景观串连在一起,沿线景点美不胜收,有野生保护动物的家园——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羌塘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景观。在蓝天、白云、帐篷、牛羊衬托下的草原上,游客将目睹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和黄羊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青藏铁路的建成不仅将西北的"丝绸之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连接起来,成为新的黄金旅游热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从此西藏旅游将实现与全国旅游大市场的对接,加速中国西部西安—拉萨—香格里拉环形旅游线路的形成。据预测,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到西藏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国内游客将迅速增加,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5%~20%以上,到2010年,进出藏客运量将达到180万人,其中铁路进出藏客流量为63万人。

同旅游业一样,西藏的矿业、高原特色生物和绿色饮料业、医藏药业、农畜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都将大大受益于青藏铁路的建设,大批独具特色的高原产品和品牌将借助青藏铁路源源不断向外输出,从而使西藏得以进一步发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但火车汽笛对西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警钟”。因为内地商品随火车大量输入西藏,有可能对当地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造成冲击。

 

战略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制度的优越性。

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同时,青藏铁路不仅是普通的交通线路,还是战略大动脉。西藏是个敏感地区,常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人权的幌子,挑拨事端,制造谣言,鼓吹“藏独”。铁路修建至拉萨,无疑对藏族人民是个莫大的支援和鼓舞,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都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西藏铁路的战略意义在于,她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有能力建设西藏,更有能力保卫西藏!她是一条强有力的臂膀,永远地将中国内地同西藏联系在了一起!一旦有事,铁路就可以提供巨大的运力保证。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一项国防战略,可以对“藏独”、印度以极大的威慑。她证明任何分裂西藏的阴谋都是注定的败局!如果能规划一条新藏线,将南疆与藏北连结起来,如果再修条滇藏线,西藏就能与全国的铁路网完全连起来了。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