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外交:2500亿打造周边和睦战略安全

2004-11-30 11:29:13    

11月29日到30日,2004年度东盟领导人峰会将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及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因素将是东盟峰会的“核心话题”,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马加鞭,中国政府的经济外交将再次引来世界瞩目……

 中国、东盟将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据悉,将有17个国家派团参加本月25日至30日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高官、部长和首脑系列年会。除10个东盟成员国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也将派出政府首脑和高官参加本届年会。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目前双方的合作领域已相当广泛。在政治领域,中国和东盟领导人频繁互访,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目前这一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提升。

我们注意到,此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APEC会议期间,中国引来全世界的关注。此次东盟峰会上,中国更是世界的焦点。与APEC会议相比,在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会议上,中国作为地区经济、政治大国无疑将成为主导者。对此,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马苏尔.阿赫马较表示,中国因素将是整个议程的“核心话题”。据悉,此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预期将会发表《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全面规划中国—东盟未来五年的合作;在“10+1”会议期间,中国—东盟将签署包括《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协议。

消息透露,东盟成员国部长上周六完成讨论与中国达成的自由贸易条约及其它各项协议,协议将提今天开幕的首脑会通过。各国家的代表在首脑会上将签署约三十五项协议,包括东盟与中国于2010年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这个自由贸易区市场人口接近20亿,经济总值二万四千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CAFTA)2002年启动,数年来双方提出了一揽子协议,此次有望获得一个“总解决”。不出意外,2005年中国与东盟将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如果按人口计算,东盟自由贸易区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按现有经济规模算,它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集团。从发展后劲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

    经济外交:2500亿打造周边和睦战略安全

国家主席胡锦涛南美之行大获成功,中国政府分别与巴西和阿根廷签署了巨额投资、合资意向书,胡锦涛此行被国外人士认为是中国展开的一次成功的“经济外交”。胡锦涛此行不但与南美最主要的两个国家巴西和阿根廷签署了大笔贸易协定还分别结成了某种程度的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即将落实,中国政府以贸易达成周边和睦的外交策略逐步走向成熟并更加巩固。

专家认为,当前东盟政策“整个政策思路,均带有早期收获色彩。通过让出国内部分市场、资金,促成CAFTA的早日运行”。东盟诸国产品结构和我国南方相类,1997年中国、东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一直呈逆差态势,2000年为48.3亿逆差美元,到了2003年则增长到164亿美元。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近600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这些商品中我方竞争力弱于东盟,估计逆差将超过200亿。以贸易逆差换取周边和睦,体现了中国“周边是首要”的睦邻苦心。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东盟10国国际贸易总量7500亿美元,去年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达780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双边贸易额突破84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2%。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东盟对中国的依存程度,已明显高于对美日的依存程度。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曾表示,不论从地缘关系判断,还是从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来分析,就我国国际战略安全保障而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至少应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1/3,静态测算2500亿美元以上。中国可以打的国际牌已经不多。环顾四周,东、西、北三方都是强邻和大邻,只能实施大国外交策略;我国真正可以施加影响、发挥主动作用的地区,只有南边的东盟10国。

众所周知,美日等大国在该地区经营的时间长达半个世纪,日本甚至把东南亚视为“经济后院”。美日紧紧盯住这一地区,是出于从南部和东北部向整个亚洲扩张的战略考虑,目的是扼住中国的海上通道。近年来我国领导人亲自出面做东盟各国的工作,在改善双方政治关系方面连续迈出几大步,由起初的全面对话上升到睦邻友好,去年又进一步上升到战略伙伴。但是,经济关系上不去,政治关系即使一时上去了,也很难长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落实实施无疑将极大地巩固中国以贸易换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外交策略。

    东盟接近中国但仍忧虑重重

今年6月,中国和东盟外长们同意制定“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因此中国—东盟将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引人注目。这项宣言反映出,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截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崛起。目前拥有10个成员国的东盟已经不大把中国和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视为它的威胁,而是把中国看作它们的出口市场和全球化时代的一个伙伴。

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将成为中国和东南亚邻国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中国过去10年中一直追求的目标。中国也知道,东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可以和东盟一起,组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这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于东盟来说,中国在这个地区太强大了,在经济上也处于强势地位,因此是不可以忽略或孤立的。大家都希望和中国搞好关系,并且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好处,而不是与中国作对。

东盟国家会得利于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获得中国投资。但是,无可质疑,东盟对扩大它们和中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也感到担忧。随着中国加快电子和其它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东盟国家国家就更有理由感到担忧了。高附加值产品传统上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样国家的强势领域。从长远看,中国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东盟则有可能会降低到提供能源、农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地位。

还有一些人担心,中国和一些东盟成员国就南海岛屿主权问题的长期争端有可能会日益激化,以致影响双方的贸易。日前,中国和越南因能源勘探问题再次发生纠纷。预计,中国在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利益冲突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从近一个时期的情况来看,能源问题正在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摩擦的一个主要来源。中国在这方面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冲突增加,特别是与日本,中国与越南。而中越之间关于能源的争夺再次提醒人们,领土纠纷并没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而消失,它始终是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个隐患。因此,东盟担心,包括海军在内的中国军事现代化,使中国很快就有能力以武力支持自己的主权要求,包括维护自己的能源利益。最近,中国政府在核潜艇事件上的强硬表现无疑将更使东盟国家心有余悸。

    中国仍将要求与会各国一起“反对台独”、“遏制台独”

可以预见,关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肯定将在东盟峰会上再次要求与会国家恪守一中原则,不支持台独。中国副外长武大伟指出,中国关注东盟对中国统一问题的立场,希望这些国家和中国“一起遏制台独”。这也是温家宝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此前,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会期间以及访问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四国期间,几乎每一站每一个场合都要求国际社会和中国一起“反对台独”、“遏制台独”。中国过去较着重两岸问题由两岸自行处理,要求各国恪守一中原则,不支持台独;现在进一步加强外交夹击,利用每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场合,全力打击“台独”,要求各国和中国达成一起“遏制台独”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本月19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李显龙公开表示,意识到七月赴台对中星关系带来了影响,造成了困难。李显龙的表态被认为是向中国政府公开“认错”,这无疑是对其他东盟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警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这一点必须得到尊重。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