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中国发展带入调整期
2004-12-07 11:17:41
作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当中的年底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1994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承上启下的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定义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承上启下功能主要是着眼于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及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热点事件。虽然来自于官方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高调“中国的宏观经济从总体上保持了速度增长较快、物价上涨温和可控、就业继续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几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在上届政府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出现了许多过热的情况。去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连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一些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扩张。与此同时,煤电油运全面趋紧。
所以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金融体系,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全力控制不断出现的“冒头”现象。尤其集中整治了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想着的部份行业和地区的投资过热的问题,并杀一儆百,以“铁本”作为范本,表现了中央的决心。而针对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的房地产和物价上涨过快的情况,中央更是下了大力气,今年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是要达到平稳治理的目的。虽然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仍然保持坚挺,但是大家还是看到了“回归”的希望。而目前的物价水平也不再是刹不住的车了,据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历了今年三个季度高位运行之后逐渐趋稳。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比9月回落了0.9个百分点。权威部门预计11月、12月将继续这一趋势。经济发展最怕的就是大起大落,所以今年宏观调控的最大成果就是既实现了对于过热行业的调控,又尽量避免了由此产生的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情况。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9.3万亿元,同比增长9.5%。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万亿元,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开发等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均有明显回落。
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今年中央的宏观调控成绩明显,暂时缓解了中国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困难,但是我们都应该清楚,目前中国经济的情况是与以前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联系的。因此有必要对于中央的经济发展政策做出调整,以适应目前的情况。因此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附上了承上启下的功能。
中央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稳健”
所谓积极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1998年时,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中国政府实施了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9100亿元。这部分国债拉动形成的投资总规模为5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赤字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2年及2003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达到3198亿元,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两个并列的高峰,赤字占GDP比重为2.7%,而在1997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之前仅为0.7%。如果财政赤字长期高位不下,加上一些地方隐性财政风险,就容易诱发财政风险。进入2003年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加速,出现了结构性的经济过热。此次经济过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投资膨胀,油、电、煤、运全面紧张,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这些风险也是诱发中央进行财政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所以说,今年以来中央加大对于宏观调控的力度(包括升息)就是在逐步将经济发展形势引到稳健的财政政策方面,为政策调整做准备。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透露,中国明年将实行“稳健”财政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1日召开会议指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稳健的财政政策将于2005年全新登场。据透露,明年稳健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将呈现「两减一加」特点,即减少国债发行300亿元、小规模削减赤字,增加预算内建设投资200亿左右。考虑到2005年国际经济环境仍然比较有利,国内自主性增长能力较强,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因素,以及尚有相当规模的国债项目没有完工,一些重大工程或项目需要国债支持,在2004年较大的结转规模的前提下,2005年国债的发行规模,将由今年的1,100亿元调减到800亿元。中央确定的最终目标是,几年后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将由目前的300多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同时减少国债发行,直至不发。分析认为,明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投资总基数并不会减少很多,大概只减少50-100亿元,中央的重点在于控制资金投向和支付速度。
中国将进入新一轮增长的调整期
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分析员认为,中国即将也应该进入新一轮增长的调整期。其实中央实行稳健性的财政政策只是给中国经济过热一个“点刹”,并在中国经济处于相对平稳的时候获得机会对于一些发展当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改进。而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相对集中的兑现期,客观上也需要一个缓冲期对未来发展战略作为调整和确认。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将逐步进入一个调整期,在调整期当中,中央应该会对以往的许多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于未来的形势做出研判,并为下一个高速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目前的调整和定位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