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土投资法》对明年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2004-12-17 12:04:21
美国众议院税务委员会今年通过了《本土投资法》,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为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据摩根大通测算,这将为美国带来超过4000亿美元的回流。有分析认为,随着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这一美国经济的“暖流”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新“寒流”。难道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本土投资法》美企响应,欧盟抵制
在此之前,相当多的美国跨国企业为了税收和其他的原因宁愿将他们的收入留在低税率国家,也不会转入美国本土。据统计,英特尔和可口可乐留存在美国以外的利润为60亿美元,而通用电器的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150亿美元。而《本土投资法》实施后,包括英特尔、3M还有亨氏(Heinz)等众多企业将可以利用这个法案将他们滞留在海外的利润转移回美国。亨氏近日就曾表示,由于近期国会同意下调跨国公司遣返国内利润的所得税税率,该公司在考虑是否将多达10亿美元的海外利润汇回国内。《商业周刊》在它最新的文章中表示这一条款明年可以为美国带来最多3500亿美元资本回流。道琼斯则认为这个数字在今年底就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而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早些时候就曾估计,到年底时,美国公司在海外获得的约6500亿美元收益中将有4250亿美元回流美国。摩根大通调查表明,回流至美国的大部分资金会用于新投资,但根据对标准普尔500指数28家成份股公司的调查及对其财务报告的研究,大约35%的公司将把汇回收益用在投资或研发项目上。
这个法案的初衷是美国政府担心美国公司大规模地将生产转移到低税收和低成本的国家。尽管世贸组织(WTO)早先已经裁决美国此举属于非法补贴,但无论如何此次资本的大回流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么大笔的资金回流将会在短期内使美国的海外投资减少。为了应对美国的这一举措,欧盟早已对一系列美国商品加征5%的关税,税率每月提高1%,直至美国取消这项减免税政策为止。
我国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过高弊端初显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截至11月20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017亿美元,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里程碑。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38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6.5%,进、出口总值双双越过5000亿美元关口,其中出口5296.1亿美元,进口5087.7亿美元,分别增长35.7%和37.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8.4亿美元。前11个月,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962.1亿美元,增长41.8%,高出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5.3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额(下同)的57.4%,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21.3亿美元,增长41.5%,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进口2940.8亿美元,增长42.1%,占同期进口总值的57.8%,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前11个月,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总额达1592.9亿美元,增长34.7%,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5.3%。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1527.6亿美元,增长34.3%,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额达1515亿美元,增长26.4%。此外,根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11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9291家,同比增长7.31%;合同外资金额1350.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3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05%。截止到2004年11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4568个,合同外资金额10781.6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90.23亿美元。
可以说,时至今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不但仍双双居高不下。同时,我们也能看出,美国对华投资在我国外资中比例相对较大,加上我国出口的加工贸易特点,在我国对美出口中,美国投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更高。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大,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经济受到外来冲击的风险在加大。
明年“三驾马车”中的两驾将变慢已成共识
近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万东华预测,明年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增速可能略低于今年,预计在8.5%左右,三大需求中,投资、出口增长可能趋缓。而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展战略部副主任徐宏源同样认为,中国的外贸总额在三年内翻了一番,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入世贸后外部贸易条件改善,以及美元大幅贬值。但由于基数偏高,估计明年出口增速将由今年的35%降至15%,同时为防止过热现象重生,国家主管部门对投资活动还会较严控制,因此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和投资明年将减速,而消费则有望加快增速。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也预测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出现多年来首次逆差,逆差额为117亿美元。如果真如摩根所预测,中国真的出现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率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能否继续保持过去一贯的经济高增长呢?
可以说,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坚挺,主要得益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逼迫微观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是不断增加的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尤其是后者更被很多地方政府看成是发展的捷径。而中美之间的资本流动,在过去十几年中,它恰恰在一直扮演着帮助中国扩大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正面形象。在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一些颇具忧患意识的学者曾经警告,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过高对一个大国经济是柄双刃剑,因为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向上,它在达到高峰后总会回落,大热之后可能是寒冬。就投资中国的制造业跨国公司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是它们的投资高峰,如今,它们中相当部分已经在中国赢得很难撼动的市场地位。对于那些在中国已获成功的美国跨国公司而言,现在是它们可以索取回报、衣锦还乡的时候了。何况,恰恰在此时,美国表现了超乎寻常的慈父情怀,将回国所得税率降低85%;而中国央行鼓励美元离境的政策也将使它们回家的路更加顺利。
由此可见,在国际经济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外需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必须注意保持适当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要想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着眼点还须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并采取刺激企业活力的“供给方面”政策。但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的第二故乡,成为全球资本的盆地。GDP中很大一部分由外企贡献的事实已说明中国外贸依存度如此之高绝非中国自己力所能及。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许多经济大国一倍多,但我国有13亿人口,其依赖国内市场的份额理应更大。这说明中国经济没有很好地依赖居民消费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要加大。过高的投资率从长期来讲只意味着增加供给,这会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因此,为适应我国这样一个人口特多、国内市场潜力特大的大国特点,实现以内需为主的长期方针,减缓国际经济波动所给予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必要慎重考虑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